“孩子每天都鬧著要來,來了還不想走,說這里的活動太有意思了。社區開辦的‘幸福學堂’為我們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大難題!”2月19日下午,市民田女士來到召陵區天橋街道漓江路社區新時代文明站接孩子時,對社區的“幸福學堂”贊不絕口。
為解決學生寒假在家無人看管的問題,漓江路社區每年的寒暑假都會開辦“幸福學堂”。“早上家長可以把孩子送過來,中午下班接走,下午還可以送來。我們社區組織了大學生、轄區教師,在輔導作業的同時還帶領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寓教于樂。”漓江路社區副主任靳會杰說,新時代文明站從一樓到三樓都為孩子們設有專門的場地,而來這里擔任志愿者的轄區教師從小學到高中都有,能夠輔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所以孩子在這里家長都很放心。
“幸福學堂”只是漓江路社區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16年不輟奉獻愛心的“天橋義工”志愿服務隊,也是漓江路社區一張閃亮的名片。
天橋義工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07年9月,由趙國鎖、蘇永福等一批熱心公益的老黨員發起,堅持每周六在煙廠花園開展“愛見周六”志愿服務活動,從最初只有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1500多人,從理發、磨刀、磨剪子、義診、法律咨詢等居民身邊所需做起,累計服務群眾超過70萬人次。16年來,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志愿服務精神。
依托漓江路社區,天橋街道還成立了全省首家志愿者黨委,帶動注冊志愿者5000多人,組建22支志愿服務隊,由專人負責運轉,創新“四單”服務機制,推出了“愛見周六”“天橋救援”“小杰說事”“小杰聽你說”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每年開展活動300余場次,惠及群眾5萬余人次。
“志愿服務活動和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服務活動和服務項目呈現專業性和多樣化的特點。”靳會杰說,他們以小區樓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社區充滿了煙火味、人情味、文化味,也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