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抓項目拼經濟、強創新增動能、破難題補短板、防風險惠民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漯河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面對夏收十年不遇的天災“爛場雨”,搶天奪時、科學調度,確保夏糧及時入庫、顆粒歸倉
面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堵點難點,遷建提升占道農貿市場7個,還路于民;拆除中心城區圍擋451處、拆墻透綠156處,新建街頭游園、公園16個,還綠于民;推動老城區辦公用房搬遷,騰出1.5萬平方米發展民生事業、服務周邊群眾
面對保交樓、征收安置、問題樓盤化解等難題,堅持用有解思維靶向攻堅,58個保交樓項目交付22190套、交付率95.4%,在全國交付任務2萬套以上的55個城市中名列第4位;納入省征收安置臺賬的32個問題項目完成整改28個,占比87.5%、居全省第一方陣;進入工作臺賬的156個問題樓盤全部化解
面對年初空氣質量和年中水污染防治被動局面,堅持日調度、周交辦、月排序獎懲,打出一套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組合拳”,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改善排名第1位
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全年生產總值增長5.4%、增速居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7%、7.2%、7%,居全省第4、第5、第5位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4%、居全省第7位,稅占比70.6%、居全省第4位,企業所得稅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新入庫“四上”企業452家、增長35.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居全省第3位
創新動能加速釋放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41.8%、居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85.1%、居全省第1位
●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441項、21.9億元
●中原食品實驗室發布代表性科研成果36項,與25家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7家,獲批“瞪羚”企業9家
●新增各類省級創新平臺27家
●食品安全領域高端科研平臺龐國芳院士工作站獲批建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漯河)合作實驗室設立
●漯河智慧島入選全省首批標準化智慧島名單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梳理培育現代食品、新材料、先進制造三大產業集群“11+8”產業鏈,建立“一鏈一專班一機構”、制定“一方案一圖譜六清單”
●謀劃實施金大地千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
●傳統產業規上企業技改覆蓋率達9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6.5%
●35家“倍增工程”企業產值、利潤、稅金分別增長9.6%、18.9%、14%
●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漯河經開區、臨潁經開區成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際華3515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漯河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成為全省首批國際合作產業園
●發放消費券6586萬元,撬動消費10.4億元
●沙澧河文化風光帶文旅業態不斷豐富
●漯河港貨運吞吐量增長72%
●獲批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通過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復評
●糧食總產穩定在180萬噸以上,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占比居全省第1位
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建立健全項目“四大辦”統籌會商等機制,強化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
●286個省、市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30.6億元,5個進入省“雙百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47億元,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三個一批”批批先進
●131個“三個五百億”項目竣工投產109個
●累計爭取各類支持資金超200億元,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率居全省第1位
“雙招雙推”成果豐碩
●建立“六職+全員”招商機制,新編制14套“兩圖一表”,簽約項目208個、總投資96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居全省第一方陣
●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漯河)招商聯絡中心掛牌運行
●第二十屆食博會規模最大、成果最豐碩
●成立市人才集團,推出“六可選”政策,引進碩士及副高以上高層次人才增長224%
●與RCEP國家進出口貿易額增長49.6%,進出口總額增長33.9%、居全省第3位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上線“一件事一次辦”事項189個、居全省第1位
●新市民之家投入使用,常態化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優化事項2200余項、壓減材料400余項、壓縮時限近200個工作日
●多措并舉辦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漯河經開區挺進國家50強、居第41位
●國企改革三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獲評A級
●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0億元,獲評“萬人助萬企”優秀省轄市
●萬人擁有注冊商標量居全省第2位
●國家級漯河知識產權快維中心運營
城鄉面貌加快改善
●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78項,完成投資153億元
●新建改造道路45條,打通斷頭路半幅路16條,暢通區域微循環項目4個
●完成路橋連通工程8處
●建設完成沙澧河二期綜合整治項目
●啟動城區污水綜合治理三年行動,完成城區雨污管網清淤檢測60.4公里
●新建供熱管網28.7公里、換熱站24座,新增供暖面積300萬平方米
●改造提升老舊小區53個、背街小巷597條
●新建樂道372公里
●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復評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新改建農村公路55公里,改造農村危房324戶、戶廁1.1萬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省先進
●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取得“好”等次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
●財政民生支出172.3億元,39項省、市定民生實事順利完成,七大民生項目扎實推進
●不斷優化生態環境,PM_2.5、PM_10濃度分別下降9.8%、6.3%,優良天數增加24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第5位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2.8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8萬人;實施39所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質量提升工程;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申本順利通過教育部高校設置評估委員會評審;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3425套、保障性租賃住房3757套,建成交付7080套;賈湖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功舉辦全市第九屆運動會
●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榮獲2023年度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省轄市
工作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省委“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推進“十大建設”,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推動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加快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跑出漯河加速度。
全市經濟 社會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
個百分點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
糧食產量36億斤左右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構建“頂天立地”創新體系,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1.高標準建設運營中原食品實驗室
●加快河南食品科創園建設,新實驗室大樓建成投用,完成儀器設備投入3億元,12棟智能化車間全部封頂,孵化大樓入駐企業30家以上
●開展科研項目100項,承擔省級科技項目20個以上,突破關鍵技術15項,申請專利50項以上
●服務企業200家以上,推動50項以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組建河南中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實驗室科創基金
2.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以上,推動各類企業實施科研項目2600個以上、技術合同登記額增長20%以上,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實現全覆蓋
●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00家以上
3.培育壯大創新平臺
●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0家以上
●支持肉制品技術創新中心、3515功能鞋靴研發中心等申建國家級研發平臺,推動金大地氟硅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微康生物創新食品與生物工程研究院上半年掛牌運營
●新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博士(碩士)實踐基地5個以上
●建成先進制造業創新型示范園區5個以上
4.構建一流創新生態
●大力發展政策性科創金融,設立科創投資基金
●健全“揭榜掛帥”機制,落實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實施經費撥付“直通車”改革,賦予科研單位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
●完善創新生態評價體系,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
堅持聚鏈成群,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1.壯大現代食品產業集群
●實施億元以上食品產業項目7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200億元以上
●推動冷鏈肉制品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900億元
●推動預制菜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60億元
●推動休閑食品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400億元
●推動功能食品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20億元
●推動食品輔料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30億元
●推動食品包裝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70億元
2.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
●圍繞綠色聯堿產業鏈,做大純堿、氯化銨、小蘇打等產品規模;加快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和再生碳酸鋰產業,推動一批鋰電池和鈉電池項目盡快落地
●圍繞氟硅新材料產業鏈,培育3條產業鏈和6大系列產品,力爭金大地氟硅新材料項目上半年開工建設
3.做優做精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推動智能裝備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30億元
●推動電力裝備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60億元
●推動超高壓流體產業鏈年底規模達到15億元
4.推動工業提質升級
●推動35家“倍增工程”、107家“億元企業培育工程”企業年產值分別增長20%以上、10%以上;新入庫規上工業企業115家;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
●開展千兆城市建設,5G基站達到4600個,實現行政村以上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
●漯河市大數據產業園實質性開工,力爭大數據中心物理空間年底建成
●推動6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實現重點產業鏈數字化平臺全覆蓋
●實施產業鏈“三化”改造項目200個以上,確保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
●新培育智能車間(工廠)6個、省級綠色工廠2家
聚焦供需兩端,持續擴投資促消費
●扎實推動項目建設,全年建設重大項目700個以上、完成投資1600億元以上,統籌推進150個省、市定重點項目,推動2023年131個“三個五百億”項目投產達效
●著力優化項目服務,建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加大重點項目金融支持力度,強化項目運營意識
2.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活躍傳統消費市場,招引培育知名消費品牌及連鎖店20個以上,開展促消費展銷活動20場次以上,規范提升7個夜市攤點,做強7條美食休閑街區,建成投用漯商之家
●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改善性消費、升級性消費
●打造文旅消費場景,推進七大文旅提升項目、培育十大文旅新業態,加快沙澧河文化風光帶建設,謀劃2024中國(漯河)首屆漢字文化旅游節,舉辦第五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
1.推動投資提速增效
●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動態完善“十四五”重大項目儲備庫,謀劃儲備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00個以上、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150個以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480個以上,債券資金需求700億元以上
注重內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堅持規劃先行,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
●推動新107國道、周漯平高速、漯舞快速通道、平漯周高鐵、漯河港二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
●加快城市更新,暢通城區路網循環,建設“里子工程”“避險工程”,提升服務品質,化解遺留問題
●強化精細管理,開展“雙違”治理,完成200處以上違法建設拆除,規范物業管理服務,實現城鄉居民飲水同質同價同服務,供熱、垃圾清運市區一體化運營
●促進融合發展,編制融入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展市域經濟,推進縣域經濟“三項改革”,推動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村鎮延伸覆蓋
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種植面積保持在410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21萬畝,肉類總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全域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村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到50%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深化改革開放,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實施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市管企業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1個以上開發區進入全省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序列;推進教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擴大更高水平開放,開展“雙招雙推”,簽約超億元項目200個以上、投資總額超800億元;拓展海外市場,外貿進出口額、跨境電商交易額分別突破60億元、35億元;發展臨港經濟,力爭實現全年港口吞吐量翻一番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并穩步提升,打造“投資漯河”品牌
加強生態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優良天數不少于263天,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修復治理
●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設省級碳達峰試點項目13個,巡游出租車和網約出租車新能源更新替代率達到50%
●持續擦亮“水”“綠”底色,以水韻沙澧綜合提升工程建設為引領,深化河長制和美麗幸福河湖創建,創建森林鄉村20個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促進更可持續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7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8萬人、高技能人才2.8萬人
●建設更高水平醫療,實施健康漯河行動,做強大專科、做精小綜合,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落實“便民就醫優流程”七項舉措,持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改造提升6所中小學校;高水平高中項目力爭年底前具備交付使用條件;盡快設立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推動漯河醫專盡快達到申本條件;支持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與河南工業大學合作,實現本科招生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覆蓋面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漯河”
文字整理 本報記者 劉 丹 王建軍
版式設計 柏淑華 李 涵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突出政治 引領,打造 忠誠政府
踐行根本 宗旨,打造 服務政府
嚴格依法 行政,打造 法治政府
強化擔當 作為,打造 務實政府
勇于自我 革命,打造 廉潔政府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