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易發耳石癥
有一種眩暈就容易在春天發生,一旦發作天旋地轉,讓人惡心想吐,甚至走不成路……這便是耳石癥。
“從臨床就診人數來看,耳石癥的發生在每年3月份前后會出現一個高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丁秀勇介紹,春季是耳石癥高發季節,因為冬天戶外運動不足、曬太陽的時間減少,導致每年3月至5月人體內維生素D值較低。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耳石癥。
耳石癥是因內耳中的“耳石”(碳酸鈣結晶)脫落并誤入半規管,刺激前庭神經引發眩暈。中醫認為,春季陽氣升發、肝氣旺盛,若肝陽上亢或氣血不暢,易誘發眩暈。
“耳石癥導致的頭暈可以從四個方面鑒別:一是良性,即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緩解,但頭暈惡心的過程很痛苦,外出有跌倒風險。二是陣發性,每次發作持續幾秒或數十秒,很少超過1分鐘。三是位置性,頭一動就暈。四是眩暈,暈的時候感覺天旋地轉,嚴重的會伴有惡心嘔吐、出汗、心慌、血壓升高、無法行走等癥狀。”丁秀勇表示,大部分耳石癥患者沒有生命危險,最重要的是防止發作后摔倒引起的繼發損傷。50歲以上的女性以及經常熬夜、維生素D缺乏、長期睡眠不足、偏頭痛、長期臥床、頭部外傷或耳部手術等人群是耳石癥的易發人群。
丁秀勇建議,耳石癥患者春季要增加戶外日光下活動。如果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足30分鐘,建議抽血檢查是否缺乏維生素D,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治療;同時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疲勞。據《健康時報》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