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宿寨村紅色文化館參觀。
文/圖 記者 齊國霞
墻上張貼的是發生在召陵的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大事介紹,展柜里是圖片、勛章等各類實物……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紀念日,召陵區老窩鎮宿寨村紅色文化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人們在這里深入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跡,接受精神洗禮,傳承革命精神。
“日本侵略者在漯河大地上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召陵人民為反抗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宿寨村紅色文化館負責人何凱向參觀者介紹,“這是日軍轟炸老窩時的圖片和文字記錄。老窩雖然地理位置偏僻,但群眾深受日本侵略者的殘害。史料顯示,宋德勝和常牛兩位老人目睹了日機濫炸老窩的慘景:1939年1月5日,日軍飛機飛至老窩上空轟炸,致15人傷亡、60多間房屋被炸毀。”
實物展柜展示了日本軍刀、軍號、手雷、頭盔、軍用地圖、照片等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令人觸目驚心。
“紅色記憶”板塊,一個個紅色故事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1938年10月,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支隊赴豫皖蘇敵后,路過磚橋區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引導一大批熱血青年走上抗日前線;李子干智斗叛徒……參觀者認真觀看陳列的歷史資料和珍貴文物。大家真切感受到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戰斗品質和堅定的必勝信念,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通過參觀學習,大家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不畏艱險、為挽救民族危亡而奮戰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錘煉了政治品格。召陵區農機推廣服務中心干部李江濤表示,要銘記抗日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飽滿的熱情和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記者了解到,宿寨村紅色文化館由何凱創辦。他從小喜愛紅色文化,早在2009年便開始收集藏品。2018年,何凱為了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紅色文化,把自己的家打造成紅色文化館免費對外開放。宿寨村紅色文化館先后被命名為“漯河市召陵區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召陵區家風家教示范基地”“召陵區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老窩鎮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