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許信高速第二合同段臨潁工區施工段水穩施工進入關鍵期,壓路機、裝載機、水穩攤鋪機等施工機械蓄勢待發。項目施工員馬通自豪地說:“這條路修好通車后,從漯河到駐馬店更方便了,我可以開著車更快地回到駐馬店老家。”
從水旱碼頭到商埠重鎮,再到如今的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可以說,我市的交通區位一直是優勢強項。近年來,我市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積極再造、整合、重組已有優勢,不斷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快速轉變,形成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
持續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將“優勢”變“強勢”,讓“優勢”成“勝勢”。今年以來,我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力推進許信高速(漯河)段、周漯平高速公路、漯河港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截至8月底,3個項目共完成投資14.0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17.74億元的79%。
公路網絡,百尺竿頭。目前,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400余公里,路網密度達20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公里、普通干線公路571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到59%)、農村公路4700多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5公里,形成“十字形”高速公路骨架,實現縣級節點全覆蓋,85%左右的鄉鎮可20分鐘上高速。
高速在建,日夜兼程。除了許信高速,全市在建高速項目還有周漯平項目。“十四五”末,我市將形成東有京港澳高速、西有許信高速、南有寧洛高速、北有周漯平高速的城區井字形高速環線,有十幾處高速出入口(含現有高速出入口5處、許信高速新增出入口3處、周漯平高速新增出入口3處、新建高速出入口2處、適時啟動建設2處),高速公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干線公路,織密網絡。西環(省道222開遂線)作為河南省干線公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漯河西部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據市交通運輸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西環項目一期工程全長14.613公里,沿線建設3座跨河橋、2座跨線橋,2座跨線橋與3條省道連接。其中,沙河大橋主橋單跨125米的跨徑是目前我市橋梁單跨徑長度之最。目前,西環項目已經承擔起G107市區段過境車輛通行任務,對提升我市區域環境、拉大城市框架、推動沿線經濟快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G107京港線漯河境新建工程位于漯河市京港澳高速以東,主路線全長69.16公里,全段按照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全線包括橋梁31座,設服務區2處、收費站2處、養護工區3處。該工程整體采用PPP模式,完工后可實現沿線客貨運車輛通過G107京港線快速進入全國高速公路網,在解決過境車輛通行問題的同時,促進河南南部國道與高速公路間客流、貨流的快速轉換。目前,其沙河特大橋、常村互通、上跨漯阜鐵路特大橋等節點工程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0億元。
農村公路,暢通“微循環”。我市系統謀劃新時代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篇章,以實施農村公路惠民工程為主題,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主線,以“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努力構建更加便捷、安全、智慧、綠色的農村公路網絡,把修好“四好農村路”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產業布局等有機結合,有效帶動特色種植、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以“四好”帶動“全好”,以“一業”興“百業”。目前,我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個(臨潁縣)、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3個(召陵區、郾城區、源匯區),建設完成農村公路中心養護站8個,實現鄉鄉有養護站、村村有養護室。
道路縱橫,不僅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還帶動了當地電商產業發展。許多農特產品借助電商平臺“飛”出鄉村。一條條振興路、生態路、民心路、幸福路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鐵路運能,蒸蒸日上。平漯周高鐵項目前期正加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獲省政府和國鐵集團批復,先行用地手續獲自然資源部批復,施工圖審查已完成,征地拆遷和遷改改移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今年5月2日,我市舞陽段湛葉舞特大橋跨越澧河節點工程全線實質性開工;6月21日,平漯周高鐵站前四標舞陽制梁場漯河段首家制梁場大臨開工建設。
內河航運,漸入佳境。漯河港二期工程房建部分完成投資3847.6萬元,累計投資6884.6萬元。5號倉庫、6號防污染廠房已完成工程建設;10號、11號、12號、13號、14號散裝平房倉主體工程已完工。2019年7月以來,漯河港吞吐量連年攀升,串起豫、魯、滬、鄂、贛等。如今,舞陽金大地的鹽、平煤神馬集團的煤炭、舞鋼集團的鋼材等幾十家企業的產品通過漯河港運往全國各地,“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勢日益凸顯。
伴隨著平漯周高鐵、許信高速、周漯平高速、國道107漯河境東移、沙潁河航運等一批新的交通工程項目落地建設,“大框架、大繞城、大連通”的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晝夜不停輸送人流、物流。
我市持續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快速推動交通區位優勢轉向樞紐經濟優勢,就是要變“流量”為“留量”。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在談及優勢再造時指出,交通樞紐不僅是物理意義的交通概念,還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國家和省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加大,任何城市都可能變成新的交通樞紐,漯河可能面臨原有的優勢弱化甚至消失的挑戰。漯河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就必須加快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發展樞紐經濟,不僅能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硬實力”,還能形成發展環境不斷趨好的“軟實力”。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經濟流通大動脈。目前,順豐、申通、中通、極兔、韻達、德邦等全國知名快遞物流企業紛紛在我市安營扎寨,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撥中心,業務范圍覆蓋豫中南地區。我市日處理郵件快件量在2000萬件以上,輻射全國27個省級行政區,服務范圍超300萬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二大快遞分撥轉運中心。
9月3日,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我市編制了物流業空間布局規劃,為快遞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預留空間、提供要素保障。我市高標準規劃建設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總面積達20余平方公里。專業園區集中連片發展,設施集中度和占地面積居中原城市群首位。融通集團、中國供銷冷鏈、雙匯冷鏈等一批龍頭企業項目近年來紛紛在我市布局,帶動冷鏈物流產業集群強勢崛起。目前,全市有冷鏈物流企業432家,占全省一半以上;有全國冷鏈百強企業9家、國家星級冷鏈物流企業5家。全省進入中國冷鏈自有運力50強的3家企業均在我市,其中的雙匯物流位列50強榜首。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新一批2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我市成功入選。
“舟行此焉薄,估客南來多。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600年前,我市就依靠交通區位優勢聞名遐邇。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邁向新征程的漯河,重塑優勢再出發,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