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更顯“高顏值”
日前,記者走進源匯區問十鄉有名的“中原狀元村”陶橋村。潺潺的小河,幽雅的游園,整潔的道路,寧靜的小院……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按照“環境美、產業美、生態美、精神美”的總體要求,陶橋村依托本村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穩步推進旅游鄉村建設,高標準整治了村內5個坑塘6600平方米,昔日荒坑變成景色宜人的小池塘;將村內荒園改建成游園,村民休閑娛樂有了好去處;在坑塘四周、游園之內、村內主干道兩側種植綠化樹1500余棵、花卉5000余株,完成了村內綠化美化;修建2處污水處理池,解決了村內70%以上農戶的生產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在主干道安裝路燈40盞,完成了村內道路亮化。
陶橋村的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提升了鄉村顏值還深得人心。“我在市區也買有房子,但還是喜歡在村里生活和居住。我們村人善、環境又好,小孩回來都不想回城里啦!”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陶橋村的變化是源匯區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源匯區積極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合力攻堅人居環境整治,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村美人和、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依托鄉村生態優勢、自然稟賦和文化底蘊,充分挖掘傳統文化、非遺項目、紅色文化等資源,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深度融合,不斷豐富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業態。康養在半坡、休閑在馬店、采摘在蔡莊、研學在陶橋、宜居在周莊……一大批特色鄉村品牌被叫響,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主題、一村一特色、村村各不同”的美麗鄉村格局,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改善村容村貌
留住鄉味鄉情
“以前,坑里都是糞便、垃圾,臭氣熏天;現在,坑的一邊建了小花園,另一邊建了小菜園。附近的小路變成了干凈、平坦的水泥路。我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白莊村村民白女士高興地告訴記者。9月3日,記者走進召陵區召陵鎮白莊村,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生態坑塘水清魚肥,白居易草堂生態園鳥語花香……
今年3月以來,白莊村積極開展“七大清零”專項行動,整治坑塘2個、“四荒”21處、殘垣斷壁10處,清理生活垃圾26噸,修建游園4處,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先后建成100噸污水處理站、白居易草堂生態園、日間照料中心,硬化道路2500米,鋪設排水管網4000米,安裝路燈300盞,修建“戶戶通”道路37條12200平方米,改造戶廁率達98%,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白莊村把“四小園”建設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抓手,統籌資源、盤活土地,建設小菜園、小游園、小花園、小果園16個。
白莊村的變化得益于召陵區深入推進“四小園”建設行動。在“四小園”建設中,召陵區堅持黨建引領,倡導“我是黨員我先行”,鼓勵黨員帶頭在自家房前屋后開展“四小園”建設,引導、發動群眾投身其中。為發揮典型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召陵區圍繞產業環線、鄉村振興示范線、鄉村幸福游示范線,集中打造示范戶、示范片、示范帶、示范路,帶動全區掀起“四小園”建設高潮。目前,全區共打造示范戶2300多戶、示范路4條。召陵區對村內宅前院后閑置土地合理規劃、就地取材,創新開展“四小園”建設活動,進一步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留住鄉味鄉情,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全區新建“四小園”488處。
環境整治一小步
美麗鄉村一大步
走進郾城區齊羅村,大葉女貞、石楠球、木棉、白蠟樹相繼映入眼簾,出門見綠、四季花開在該村成為現實。昔日的荒坑荒塘變成了美麗涼亭、觀賞魚塘。村民在寬敞的村文化廣場唱戲、跳廣場舞,孩子們在兒童樂園嬉戲……“以前我想走出農村,現在感覺生活在農村很幸福。平坦整潔的柏油路四通八達,環境越來越好,鄰里更和睦……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村民郭女士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齊羅村通過黨建網格化管理,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戶廁改造工作。目前,該村戶廁改造完成422戶,率先完成改造任務,旱廁徹底“清零”,水沖式廁所糞污發酵無害化處理問題得到解決。該村廣泛開展尊老愛幼、美麗庭院、致富帶頭人等評選活動,今年以來評選出優秀黨員2名、美麗庭院30戶、致富帶頭人2人、好媳婦1人、好婆婆1人、身邊好人1人、脫貧之星 1人。通過表彰先進典型,全村形成了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的文明新風。
齊羅村村民真正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的受益者。該村的變化是郾城區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郾城區扎實開展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以垃圾分類、污水治理、戶廁改造、村容村貌改善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實行“雙閉環”管理, 強化機制保障,一體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和戶廁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標準化、網格化、信息化、常態化、制度化。全區共發動群眾參與集中整治行動30多萬人次,清理垃圾、雜物3萬多處,整治坑塘600余處、溝渠500多公里,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改變了臟、亂、差現象,進一步推動了人居環境改善。
“這是一座溫暖可及的幸福之城。在這里,懷著無限的熱愛,滋生深深的眷戀,油然而生一種自豪的喜悅和融入的沖動。你看見風景,也成為風景。你愛漯河,漯河也愛著你。”正如《今朝漯河》中描繪的場景,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探索建立環境整治“1133”長效機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上下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一大批影響環境的突出問題得到解決,村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如今,美麗鄉村畫卷正成為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生動詮釋。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