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臨潁縣王崗鎮墩臺李村,市農業專家(左)正在給介中山講解水肥一體化技術要點。
“這么大的雨下了兩天,但玉米沒有倒伏。這多虧了前段時間的精細管理。”8月28日,在郾城區新店鎮莊店村的一塊玉米地里,種植大戶趙哲峰興奮地告訴記者,由于前期水肥合理供給,玉米根系發達,透光通風條件又好,防災能力明顯提升。
趙哲峰是我市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我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農業發展戰略,不斷投用高效農業設施,加大農業專家服務力度,大力推廣新模式新技術,讓傳統農業插上了科技翅膀,為糧食穩產增產奠定有力基礎。
高效設施不斷投用
“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示范方建成后,我們這些種糧大戶受益匪淺。”臨潁縣繁城回族鎮尼莊村種植大戶王武闖今年種植了450畝玉米、1000畝大豆,全部位于臨潁縣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方。以前,每逢干旱天氣,王武闖得費工費時澆地;遇到連陰天,田地積水了,王武闖得雇請大型機械疏浚排澇。
連年來,我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重要工程高位推進,按照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標準,打破農戶的承包界、雜亂的地塊界、混亂的渠溝路,統一開挖渠溝、修整道路、植樹造林、平整土地、劃分地塊,從根本上解決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條塊雜亂、灌排不配套等問題,實現了農田林網化,有效防止風災、凍災、雹災等自然災害,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產條件,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2022年底,全市累計投資26.18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23.2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4%。
在舞陽縣馬村鄉和北舞渡鎮建成的1260畝水肥一體化農業示范區,試驗區覆蓋面積近5000畝。“借助這個高效設施,農戶可以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水、需肥情況,對農作物實施科學智能的自動化灌水、施肥,實現水肥管理的科學化、自動化和集約化,達到了節水、省肥、增產的目的。”舞陽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馮彥告訴記者,結合當地實際,他們還探索出了高壓噴灌技術、低壓移動噴灌技術和地埋式微噴技術三種不同的先進模式。據介紹,目前我市85%的糧食作物和98%的經濟作物用上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經濟條件好的種植大戶還將傳統噴灌方式變為滴灌方式,讓普通大田實現了精耕細作。
服務團地頭“傳經送寶”
“今年的辣椒產量不會低于去年。”在臨潁縣王崗鎮墩臺李村,60多歲的椒農介中山撥開翠綠的椒葉,讓一簇簇飽滿的朝天椒露了出來。“前幾天噴施的葉面肥,現在已經明顯看到效果了。”介中山承包的這10多畝地,已連續種植了十幾年辣椒,出現產量下滑等問題。
今年5月份,農業專家服務團成員張焰了解到介中山面臨的問題后,第一時間給他送來了當地農業科技公司生產的“漯效王”等葉面肥和部分沖施肥。在張焰指導下,介中山種植的辣椒噴施葉面肥十來天后,變得根壯果多,長勢喜人。
近年來,我市先后組建了兩批科技特派員隊伍,每批服務期3年。每年全市組建1個市級科技特派員服務團、6個縣區級科技特派員服務隊,共100名科技特派員,基本實現了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區域特色產業全覆蓋。
“除了市級科技特派員外,區里也派出17個科技特派員,服務范圍覆蓋了全區23萬畝玉米、13萬畝大豆。”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區科技特派員王利民告訴記者。
在疫情防控、救災等特殊時期,市科技特派員以網絡直播平臺、電話、微信等方式開展線上技術服務,及時解決農民在小麥、甘薯、蔬菜等農作物種植方面遇到的難題,保障了廣大農戶的生產安全;組織開展糧食作物、水果等“科技特派員大講堂”專題直播培訓71期,受益群眾2.1萬余人。
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農戶、產業基地、經營主體摸清底數,積極聯合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制訂產業發展計劃,精準指導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批種植大戶,有效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新技術普及應用
在我市部分農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三角定苗等新技術正在被普及應用。在裴城鎮蘇侯村,看著眼前1000多畝的玉米和大豆,種植大戶侯占良樂得合不攏嘴。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每畝地能額外多收幾百斤大豆。”侯占良告訴記者,這個技術有效解決了玉米通風采光的問題,還能增加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據介紹,今年我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面積3萬多畝,400多名種植大戶有望嘗到科技帶來的增產甜頭。
同樣是一畝地,為何這個基地的玉米能種6000株,遠超傳統地塊的植株數?“這是因為我們采用了三角定苗技術。”郾城區新店農技推廣區域作物站站長劉國慶告訴記者,玉米三角定苗是近年來農機與農藝融合成效明顯的高密度種植模式,有苗齊苗勻、抗旱抗倒、通風透光、施肥精準、省水省工、高產高效等突出優勢。新店鎮玉米示范基地把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新植保、新農藝、新模式結合起來,建立了“品種對比展示區、種子處理對比區、常規種植示范區、三角定苗示范區”四區合一的示范田,為農民群眾帶來種子選育、模式種植、健康栽培、系統管理的綜合體驗,讓新技術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用得上。據介紹,今年新店鎮玉米三角定苗技術推廣面積達2000畝。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