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河南省2025年 重點民生實事責任分工
一、提升就業服務保障能力
(一)持續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全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4.7萬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證)1.9萬人以上。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畜牧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供銷社、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二)全市組織不少于450名大學生開展就業見習,舉辦招聘會不少于220場次,新(改)建2個縣級零工市場,新(改)建44個零工驛站和3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二、開展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排查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在消防設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針對性加強8所幼兒園、5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5所高中教育階段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安全防范設施設備保障,預防和減少校園安全事件(故)發生,提升校園本質安全水平。
主要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三、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全年排查不少于101個存在安全隱患的路口,新建減速帶、爆閃燈、照明燈、凸面鏡等交通安全設施;排查不少于12個發生過傷亡交通事故的重點隱患路口,加裝道路安全預警系統;舉辦不少于25場“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講活動。
主要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四、提升農村道路和客貨郵物流配送服務質效
(一)新(改)建標準化“一點多能”物流快遞服務點15個,新增客貨郵融合線路4條,打通農村物流、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二)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80公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五、提升農村普惠養老服務能力
實現32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主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相關責任單位: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六、增加免費或低收費體育場館供給
全年建設不少于3個滿足全齡段人群需求的多功能運動場,推動3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居民提供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不少于0.9萬人次。
主要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七、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全年新建公共充電終端800個以上,加快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最后一公里”問題。
主要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相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國網漯河供電公司
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在線培訓,全年培訓3837人以上。
主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相關責任單位: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九、提高婦女兒童健康保障水平
(一)對農村適齡婦女、納入城市低保范圍的適齡婦女免費開展一次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全年宮頸癌、乳腺癌各完成篩查不少于32810人;免費開展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對篩查出的高風險孕婦免費進行產前診斷,2025年全市孕早中期產前篩查覆蓋率達到65%,新生兒“兩病”篩查率達到95%、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到95%。
主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相關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二)對具有我市戶籍或居住證且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開展康復救助,全年救助不少于850人。
主要責任單位:市殘聯
相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審計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療保障局,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十、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進村(社區)行動
全年為不少于600名留守兒童、新就業群體家庭子女、流動兒童、有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等重點青少年群體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針對建檔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持續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面向全市青少年組織不少于210場次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團輔活動,實現超過750人次線下青少年個案咨詢,切實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主要責任單位:團市委
相關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城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