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 丹 版式 付廣亞)市委書記蒿慧杰冒雨看望堅守一線的環衛工人,并送上免費愛心早餐。
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調研舞陽縣勞模產業扶貧基地。
“情系公交司機”愛心早餐工程啟動儀式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平為公交司機發早餐。
五載風雨,步履堅定;五度春秋,砥礪前行。
從組織職工開展勞動技能競賽,到幫助職工維護合法權益,從圍繞中心做好職工解困脫困幫扶工作,到服務大局不懈改革創新……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砥礪奮進、逐夢前行,用一個個亮眼的成績詮釋著工會的堅守與擔當。
數字演繹精彩。這五年,全市累計籌集送溫暖資金4000多萬元,慰問困難職工6.3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為3600多名農民工追回工資2444萬元;在全省創造性實施“情系環衛工——愛心早餐”工程,并實現市、縣兩級早班環衛工免費早餐全覆蓋;全市新建餐飲行業、快遞行業等各類工會562家,新發展工會會員3.5萬多人……一組組數據,如一行行跋涉的足跡,見證了我市工會發展的輝煌歷程。市總工會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市級工會財務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先進單位、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凝聚共識 匯聚職工不懈奮進動力
時間的刻度,標注著我市工會組織闊步前進的步伐。
市工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以來,全市各級工會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堅持“引導職工跟黨走、幫助職工解憂愁”工作主線,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履行“強化職工思想武裝、激發職工勞動熱情、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關注職工安危冷暖”職責,市、縣兩級工會領導干部和各級勞模組成黨創新理論宣講團,通過舉辦報告會、座談會、交流會,深入基層開展“黨的創新理論萬場宣講進基層”大賽、“悅讀新思想”職工讀書、“中國夢 勞動美”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夯實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切實承擔起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豐富載體,激發力量,才能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才能更好地幫職工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平說。
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健全完善黨組、機關黨委、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機制,努力把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扛牢抓實。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群眾觀念,黨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市總工會被命名為市直機關過硬黨支部、全市第一批機關黨建規范化建設示范點。
同時,加強工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強化“一崗雙責”,在工會系統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推進糾“四風”、轉作風行動,開展“提效能、強服務、爭一流”活動,推動工會干部爭做“對黨忠誠的明白人、勤奮向善的實在人、敬畏法紀的正派人、職工群眾的貼心人”,工會系統作風進一步改進,工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聚力發展 激發職工建功立業熱情
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始終把工會工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中思考和把握,組織廣大職工拼搏奉獻、創先爭優,建功立業處處可見、榜樣引領層出不窮,展示了新時代工會組織的新作為和工人階級的新風采。
截至目前,全市基層工會組織達到4497個,工會會員達到48萬多人。為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釋放職工參與、推動漯河高質量發展的正能量,全面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全市工會組織深入開展“崗位建功顯身手、創新突破促發展”“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等主題勞動競賽,舉行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技術比武、崗位練兵活動,激勵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本領、創一流。大力培養選樹職工職業道德標兵、師德醫德先進人物,評選職工職業道德“雙十佳”、漯河“最美職工”,打造職工職業道德標兵方陣。
創造性地與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漯河技師學院、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四所院校簽約共建“漯河市總工會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五年來完成職工學歷提升2.3萬人、技能提升5.6萬人,漯河技師學院被授予“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榮譽稱號。開展送培訓下基層活動,深入企業、學校、機關單位、農村(社區)等舉辦黨的十九大精神、勞模精神以及職業技能、法律知識、文明禮儀等各類講座、報告260多場次,培訓職工5萬多人。聯合工信、人社等部門開展緊缺工種技能培訓,為全市企業適應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輸送實用技能人才5000多人。
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勞模引領作用,認真做好勞模、五一勞動獎的培育、推薦、評選工作。五年來共推薦評選801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榮獲全國、省、市勞動模范和五一勞動獎章。開展勞模集中宣傳月活動,組織成立勞模事跡報告團,建強勞模廣場、星光大道等宣傳陣地,編印《初心永恒——我們身邊的楷模》書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實施勞模關愛工程,每年為1300名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組織勞模參加全國、省、市療休養,激勵帶動廣大職工踴躍投身經濟社會建設。
實施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聯村幫戶行動,五年來,全市247名勞模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先后投入資金2580萬元,帶動社會資金920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5個,幫助4300人實現了就業,匯聚了廣大職工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志愿服務下基層活動800多場次,職工合唱、書法繪畫、攝影、原創文學作品、原創歌曲、曲藝小品情景劇等大賽充分展現了職工風采;舉辦的漯河市“雙匯杯”第六屆職工運動會、職工春晚、網絡春晚等,豐富了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勞動音符”職工原創歌手大賽被評為全市優秀文藝品牌活動,“中國夢、勞動美、工會情”文藝演出志愿服務下基層活動被評為全市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扶危助困 彰顯工會“娘家人”本色
新時代賦予工人階級新使命,新征程呼喚工會組織新作為。新形勢下,如何當好職工的“娘家人”?近年來,我市各級工會組織時刻將職工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對困難職工的問題帶著深厚的感情去溝通、去解決,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職工群眾心坎上,打通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
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責,加大職工普法教育力度,建立信息互動、聯合處置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職工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維護。五年來,建立健全各級工會勞動爭議調解組織1300多個;持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三級聯動遞進”“集中要約行動月”等活動,全市2200多家生產經營正常且獨立建會的企業簽訂了工資集體合同,協商理念深入人心;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執結”行動,為3600多名農民工追回工資2444萬元。
為全面提升職工健康水平,全市各級工會組織指導我市1000多家企業建立職工職業衛生健康檔案,覆蓋職工12萬人;定期組織全市環衛工人、園林工人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組織一線艱苦崗位職工外出療休養,推動全市1000多家單位建立職工職業健康體檢制度;在全市建成職工健康生活館116個,打造職工身邊的醫院。
民主管理工作有效推進。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以廠務公開等為重要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體系,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我市代表全省迎接全國總工會專項檢查,得到高度評價。
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堅持以職工為中心,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動工會幫扶工作精準化、常態化、長效化。創造性開展“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掛牌督戰”行動,聯合市直六部門下發《關于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掛牌督戰的實施意見》,并納入市委、市政府專項督查內容。持續落實三級工會干部聯系幫扶困難職工責任制,市總工會班子成員帶頭分包困難職工,帶頭走訪慰問、捐款捐物,征集并實現全市困難職工微心愿218個。目前,全市建檔困難職工已從2016年的20115戶減至當前的102戶,解困脫困率達99.5%。
持續做好“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大病救助”傳統品牌,努力實現工會幫扶社會化、常態化、項目化。五年來,全市累計籌集送溫暖資金4000多萬元,慰問困難職工6.3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籌集金秋助學資金1920萬元,資助困難學生5200多人次;開展工會就業創業援助系列活動,舉辦招聘洽談會260多場次,提供就業服務近10萬人次;探索形成工會借(貸)款促就業模式,累計為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困難家庭畢業大學生發放貼息貸款1000多萬元。
2015年,市總工會創造性實施的“情系環衛工——愛心早餐”工程,讓環衛工人感受到了溫暖、關懷、理解,“漯河經驗”得到河南省總工會總結推廣。環衛工愛心早餐工程由市總工會牽頭組織開展,在全國尚屬首例。2017年又實現市、縣兩級早班環衛工免費早餐全覆蓋,2020年,市區550名早班公交司機也納入了免費早餐范圍。此外,在全省首家實現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向鄉鎮延伸,讓更多職工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冷能加熱、健康有咨詢、應急有藥品、閱讀有場所。目前共建成各類驛站203個。
主動適應職工群眾新需求,高標準創建漯河“網上工會”,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職工社保、房產、車輛、民政、工商等數據共享,并依托工會會員卡開展1分錢乘公交、購物享優惠等普惠活動。漯河“網上工會”被全國總工會、中央網信辦評為“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創新型平臺”。在全省率先開展職工子女暑期托管工作,把城市困難家庭女性成員免費“兩癌”篩查列入市定民生實事扎實推進,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改革創新 增強工會凝聚力戰斗力
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團會議精神和中央、省、市群團改革要求,扭住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著力改革創新,夯實基層基礎,有效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全市各級工會堅持有職工的地方就有工會的服務和工會組織的原則,把產業集聚區、中小微企業、“兩新”組織、“八大群體”建會入會作為政治任務。五年來,全市新建餐飲行業、快遞行業等各類工會組織562家,新發展工會會員3.5萬多人。同時在深圳、上海設立聯絡處,為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漯河籍務工人員提供維權服務,在鄉鎮、農村設立外出務工人員服務站,建立了覆蓋面更廣的工會服務體系。
工會服務大局、服務群眾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發揮,既取決于基層工會的數量,更取決于工會工作的效能。長期以來,我市各級工會組織想職工之所想,著力把建陣地、抓載體、增活力作為深化工會改革實效、激發工會活力的工作重點,切實增“三性”、去“四化”,創新產業工會組織形式,優化工會領導機構人員構成,不斷增強廣泛性和代表性。開展“爭創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紅旗單位、爭當工會工作者標兵”活動,激勵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創先爭優。創造性提出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法治化、制度建設規范化、陣地建設標準化、業務建設群眾化”四項建設要求,并通過獎補驅動、調研推動、示范帶動,推動基層工會成為組織健全、充滿活力、維權到位、和諧溫馨的職工之家。我市基層工會組織“四項建設”工作被評為“全省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成果”,全省工會改革創新發展現場會也在我市召開。
“通過深化改革,全市工會基層基礎更加牢固,組織結構更加優化,服務效能得到提升,方式方法有效轉變,工會與職工群眾的聯系更加密切。”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花蕾感慨地說。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站在新的起點,市總工會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市委、省總工會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使工會服務大局更加有力、職工素質更加提升、勞動關系更加和諧、服務職工更加有效、組織建設更加強化,團結動員全市職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譜寫新時代漯河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