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深圳書城中心城南區藝術設計館,讀者翻閱書籍。
人間四月天,南國鵬城,春風拂面。與春風并肩,書頁在讀者的指尖蹁躚。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鵝湖畔的清晨,早起的學子依序排隊進入湖畔書吧,來此讀書學習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我們的校園書吧、公園書吧、地鐵書吧等新型閱讀空間業態,已經逐漸成為與大型書城業態雙線并行的運營結構。”近日,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漢隆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說,書城業態重在建設閱讀地標,書吧業態重在服務差異化的閱讀需求。大書城與小書吧雙線發力,合力推動全市公共閱讀服務,持續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陣地建設。
深圳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以深圳讀書月作為全民閱讀推廣的品牌標識,在已有的6座深圳書城和各級公共圖書館的基礎之上,擴大全民閱讀推廣渠道,用實踐講述全民閱讀戰線“春天的故事”。
以閱讀之力筑城
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葵新社區“暖蜂驛站”,快遞小哥在午休之際,利用閱讀給自己“充電”。在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出版集團的推動下,全市18家“暖蜂驛站”面向新就業群體,將公共閱讀融入驛站服務場景之中,形成勞動者服務驛站與全民閱讀的有機結合。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周海斌說:“讀者既需要‘短平快’的信息產品,更需要成體系的知識服務。在深圳這座‘愛閱之城’,生產生活與全民閱讀相輔相成,大家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城市高效運轉的生產力。”
以“暖蜂驛站”為縮影,深圳逐漸形成大型書城、特色書吧、閱讀驛站組成的全民閱讀陣地,提供青年閱讀、職工閱讀、婦女閱讀、親子閱讀、銀發閱讀、特殊閱讀等多元公共閱讀服務。
“深圳的全民閱讀推廣不僅有廣度和深度,還講求精度與溫度。”唐漢隆介紹,2016年4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將“閱讀統籌保障”作為主旨主線精神,從立法層面為各類讀者提供閱讀權益保障;2023年相繼發布的《深圳市進一步深化全民閱讀工作實施意見》《深圳全民閱讀進基層、進系統、進機關、進一線、進場所行動計劃》則將閱讀資源有效下沉、有效配置、均衡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實現閱讀為少年“扶德”、青年“扶智”、中年“扶業”、老年“扶愛”的精準適配。
已建成的深圳書城羅湖城、中心城、南山城、寶安城、龍崗城、龍華城,和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業的粵港澳大灣區地標級文旅目的地、全新一代文化綜合體“灣區之眼”,將城市的“閱讀客廳”打造成為覆蓋面廣泛的讀書“朋友圈”。如深圳出版集團在各大書城舉辦的全國新書首發活動,通過閱讀帶動出版發行業的“首發經濟”效應;深圳書城龍華城與美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覆蓋基層社區的發行配送“毛細血管”。
以深圳讀書月的創立為起點,該市的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從新聞出版系統出發,聯合黨政部門、圖書館系統、青工婦幼組織,已走向社會化共建共享的發展道路,并因時、因地、因勢,開辟出分級、分層、分域、分眾的閱讀單元與閱讀網格,形成公共閱讀服務廣覆蓋、深下沉、精匹配的格局。
“以讀書為榮,成為我們的價值觀念;以讀書為樂,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以讀書為用,成為我們的成功階梯。”在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總顧問王京生看來,上述三者是號召全民閱讀、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滿足個人幸福感的重要內容,更是創辦深圳讀書月的核心宗旨。
以閱讀之力創新
“小學寒假第一個詞是‘寒假作業’,基本都是放假第一天一口氣寫完;第二個詞是‘讀書’,大把寒假時間都是用來讀書。”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在2025年寒假之初,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閱讀記憶。探究顏寧的閱讀經歷不難發現,廣泛的閱讀不僅拓寬了她的知識面,更培養了她的想象力與思考能力。
沒有閱讀就沒有科學,科學攀登背后是科學家豐富的精神世界。沿著顏寧的足跡,記者來到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所建的光明科學城,在這里探尋閱讀與科學的共生關系。“閱光同行”作為光明區全民閱讀品牌標識,通過科學閱讀提升專業能力、科創閱讀提高創新動力、科普閱讀普及前沿知識、科幻閱讀賦能文學想象,為光明科學城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當科學家走出實驗室、工作室,聽到周圍吟誦著的白居易的‘潯陽江頭夜送客’、看到燈下讀者正在捧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前沿科技的光譜與城市閱讀的燈光交相輝映,共同映照出城市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這是一幅多么讓人神往、又催人奮進的光明場景。”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趙東如是說。
科學需要創新,全民閱讀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服務機制也需要創新。在專業閱讀收獲知識、經典閱讀啟迪智慧、大眾閱讀娛樂情操的基礎之上,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與閱文集團等機構合力開發數字閱讀、網絡文學領域的優質內容,以新載體、新業態、新服務,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云端陣地建設。
云端之下,以紫陌書吧、遷鳥書吧、白鷺坡書吧為代表的公園書吧業態,以湖畔書吧為代表的校園書吧業態,以百姓書房為代表的黨群服務中心書吧業態,與大型書城所打造的讀書“朋友圈”形成差異化發展,實現閱讀資源、閱讀社群、閱讀場景的精準適配。唐漢隆對記者說:“集團的書吧產品線作為深入基層的新型閱讀空間,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機制,將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陣地建設推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唐漢隆表示,全民閱讀推廣塑造了城市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環境,為引才引智“栽下梧桐樹”,讓“讀書有用論”成為實現人生理想的階梯。
以閱讀之力筑夢
回望深圳經濟特區45年的建設發展足跡,是一首個人閱讀求知、知識改變人生、城市聚力前行的“春之聲協奏曲”。深圳人用自己遵循的經世致用的讀書價值觀,將所學與所用、求真與求實相結合,深耕鵬城沃土。
追逐“讀書有用論”的理想,深圳黨員干部踐行示范如何將閱讀之力轉化為實用的生產力,賦能城市發展。深圳干部讀書周、“書香政協”等活動助推深圳全民閱讀“五進”行動,讓字里行間的智慧轉化為事業奮斗的能量。周海斌介紹,在深圳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大力推動下,“書香政協”始終以構建知識體系、培育讀書氛圍、涵養書香之風為己任,以深圳市政協委員工作站為陣地,傳播“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價值理念。
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組織編寫、深圳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深圳全民閱讀發展報告》,至今已連續出版10部,系統記錄了一座城市的閱讀精神史。《深圳全民閱讀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深圳閱讀指數得分為102.24分。其中,全民閱讀基本建設統計數據得分為67.3分,居民閱讀行為調查數據得分為34.94分。結合歷年統計數據觀察分析,穩步前行是深圳閱讀指數發展趨勢的總體特征。
閱讀統計數據的背后,是一座城市讀書之風的培育。“閱讀之力的培育也是一種戰略資源,這種資源可以潛移默化地賦能千行百業。”唐漢隆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多位專家和行業人士都表達了一種觀點:良好的全民閱讀環境培養,讓深圳市民形成讀書習慣,這種習慣間接培育了紙質圖書與數字讀物的銷售市場。作為銷售市場的內容供給側,出版單位又將經濟收益投入到更多的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領域。
深圳讀書月期間舉辦的深圳書展,在不同場景下舉辦的閱讀市集,實現了全民閱讀與圖書銷售的良性互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
在深圳書城中心城的24小時書吧,一盞盞書香的小夜燈照亮了中央商務區的夜空。記者透過燈光,抬頭望向窗外,明天又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