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匯區發展特色產業 壯大集體經濟
空冢郭鎮半坡朱村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加工車間里,一朵朵金絲皇菊經烘烤、滅菌、包裝等工序后上市,成為供不應求的熱賣產品;王會朝村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大棚里,辣椒長勢喜人,一筐筐新鮮采摘的辣椒經分揀后運送到各大超市、餐飲企業……
今年以來,源匯區致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力實施農業產業育名品、創名牌、建名園“三名”工程,豐富拓展資源開發、旅游經濟等20條發展路徑,推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實現了產業興旺、農民富裕。
源匯區扎實開展“百村提質 全域提升”行動,聚焦打造特色產業品牌。空冢郭鎮王會朝、大曹、楊店等村組建“八村聯盟”,合力發展西紅柿、吊瓜、金絲皇菊等特色種植,培育了“王回朝”“古韻半坡”等特色品牌,每村年分紅收益5萬元至10萬元不等,約300名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約5000元。
隨著聯合發展鎮街共建、村社共建、跨村聯建“三建”模式的深入推進,大劉鎮19個村組建了“產業聯盟”,實現“跨村聯建”,以鄉村振興創業園為核心,建立聯村利益共享機制,推行跨村域訂單模式,先后招引香港嘉科實業、東莞集益光電等5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簽約入駐,年租金收益約340萬元,各村分紅超5萬元,帶動約500名村民就近就業。沙澧籌備組轄區內8個行政村聯合成立沙澧經濟聯合社,對閑置土地進行盤活,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集約發展,閑置土地全部盤活后預計可增加收入近100萬元。
此外,源匯區還充分發揮各村生態、農業、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羊肚菌、中藥材、藍莓、陽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種植,沿漯舞路建成休閑觀光采摘園30余個,形成休閑采摘農業示范帶。以河上街景區、漯灣古鎮景區為核心,推出涵蓋周莊村鄉愁館、馬店村滿江紅小鎮、半坡朱村文化大院、蔡莊村蔡永令故居、大陳村陳璣故里、陶橋村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等特色鄉村旅游景點的3條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促進了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力村集體增收。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