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在全省率先出臺《創新生態評價辦法》,設計創新重視程度、研發投入、研發活動全覆蓋、創新型示范園區、創新成果等5項評價系統,涵蓋23項指標,助力創新之城建設。
一、加強統籌組織。健全工作機制,成立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創新生態工作,對標科技創新“八大專項行動”“十大工程”,制定專項推進方案,實現創新工作總體安排、分級推進、協商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出臺《創新生態評價細則》,建立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機制,堅持一周一交辦,一月一調度,及時推廣典型做法。
二、強化政策保障。完善政策體系,印發《關于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漯河市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配套出臺人才、項目、平臺、成果支持細則,構建“1+N”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落實研發投入補助、高企補助、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企所得稅優惠等普惠性政策,兌現獎勵資金4300多萬元、加計扣除金額近10億元。
三、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加強創新示范園區建設,出臺《漯河市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創新型示范園區行動方案》,篩選微康微生態產業園、迪信通5G智能制造產業園、衛龍三期產業園等8個園區納入年度培育計劃,按照9條建設標準,著力打造一批以科技創新為主要特色的“精品園”“示范園”。加快推進創新載體培育,累計入庫培育國家級高企60家、省級創新平臺5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3家。
四、注重招才引智。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與中國農業大學任發政院士簽訂合作協議;引進中國工程院任發政、龐國芳2個院士團隊和13個由院士、杰青、中原學者等領銜的高端科研團隊;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合作,引進由院士、長江學者、中原學者領銜的食品領域的科研團隊18個189人。啟動“百千萬”人才計劃,引進“百優計劃”人才13人、“雙千計劃”人才1420人、“萬人計劃”人才1063人、高級職稱人才85人。開展“千人青培”專項工作,集中選派30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發達地區培養鍛煉。
五、加快協同創新。共享優質資源,先后與清華大學、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累計對接各類科技需求180多項,組建朱蓓薇院士專家工作室,建成有140名專家入駐的人才資源庫、450項企業技術需求進入的技術難題庫、有800多項成熟技術的技術成果庫。精準對接幫扶,以中原食品實驗室平臺為媒介,派出13支專業科研團隊就不同細分領域食品企業“一對一”逐企對接,量身對接現有成熟技術成果,累計對接技術成果20余項。(市委改革辦 劉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