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搶抓工期趕進度。記者 焦海洋 攝
記者 謝曉龍
通 訊 員 王 婷 丁泉洋
四月的沙澧大地,項目建設熱潮涌動,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廠房鱗次櫛比,一臺臺設備加快安裝,一條條生產線有序運轉……項目建設迎來“滿園春色”。
中原食品實驗室四個展廳盛裝一新,全面展現了我市以“人才高地、創新之源、食品未來”為定位,對標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院士和首席科學家作用,面向國際、立足全國、服務河南,努力建設人才創新高地、鍛造食品產業創新“發動機”的探索和實踐。
河南食品科創園正快速建設,建成后將推動全國一流食品人才常態化入駐,致力打造全國最大、設備最優、覆蓋食品全領域的中試基地,攻克一批產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河南食品產業邁向最高端、成為關鍵環。
漯河新地標、樓高168米的中國雙匯新總部大廈內,調度運營中心一層二層展廳,智能化、信息化氣息撲面而來。這里集研發、調度、結算、信息、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動態更新的網絡貨運、供應鏈預警、智能管車等信息躍然屏上,“品美食之味道·肉食探索”立體呈現,調度運營中心未來將實現“立足漯河、調度全國”。
衛龍麻辣休閑食品智能制造項目、自嗨鍋中部產業基地項目、中糧集團“三化”轉型示范項目、金大地聯堿綠色轉型升級項目呈現千帆競發之勢,奏響了以項目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樂”。
以高質量項目再造發展新優勢,“拼”字當頭加快發展提速——近年來,我市錨定省委“兩個確保”“十大戰略”,堅持“項目為王”,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鉚足干勁、只爭朝夕,抓項目、促投資、拼經濟,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四,其中生產總值在前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的基礎上,去年增長5.2%,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今年,在全國、全省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的背景下,我市各項指標和工作持續平穩,在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上奮力奔跑。
延鏈補鏈,產業生態完善豐滿
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焦“食品城”“食品+”“食品云”“食品安”“食品冷鏈”“食品數智化”,全面構建完善的食品產業生態,持續擦亮“中國食品名城”金字招牌。
延鏈補鏈,擴容產業新生態。圍繞以食品為主導的“1+8+N”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深化“三鏈同構、農食融合”,大力實施“六個打通”,逐步形成了以雙匯、御江等為代表的肉類加工產業集群,以衛龍食品、南街村集團等為代表的休閑食品產業集群,以可口可樂、統一等為代表的飲料產業集群,以中大恒源為代表的果蔬加工等產業集群,現代化食品名城加快建設,食品產業生態完善豐滿。
4月11日,雙匯第三工業園正在緊張施工中。
記者 張 佩 攝
龍頭帶動,厚植產業新優勢。立足食品產業,以龍頭項目引領帶動重點產業鏈發展,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以鏈聚能、集群成鏈。中糧集團面粉全產業鏈、自嗨鍋中部產業園等龍頭項目先后落地,功能性食品、特膳食品、特醫食品蓬勃發展,食品產業系統完備、互聯共生、創新活躍,食品產業鏈條越拉越長、食品產業生態愈發完善。
轉型升級,領跑產業新賽道。圍繞新資源挖掘與功能研究等六大方向,搶先布局未來食品產業,爭創全省未來食品產業先導區。加速搶占預制菜產業新賽道,建設全省重要的預制菜研發生產基地,加快建設雙匯第三工業園,爭當全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聯盟“盟主”。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中國(漯河)食品云平臺建設,推動“千企上云”、實現“千億交易”。2022年,我市數字經濟增速、數字化產業增速均居全省第三位。目前,我市食品產業總規模超2000億元,占全省的1/5、全國的1/50,成為河南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創新驅動,發展動能強勁有力
堅持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將創新元素融入項目工作,在超常規大力度打造創新之城中,推動項目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以創新標桿引領項目。充分發揮中原食品實驗室暨河南省食品科創園項目的龍頭作用,全面加快其涵蓋的中原食品實驗室、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產教融合基地和功能食品產業孵化園等板塊項目建設,積極構建“實驗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爭取成為食品產業創新的“發動機”。
以創新理念招引項目。隆重召開中原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大會暨漯河市創新發展大會,會上精心篩選推介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轉型引領作用強的項目,促成廣東玖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高端調味品智慧工廠項目、福建美且有功能性食品生產項目、千喜鶴智能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園項目等70余個項目在會議期間洽談簽約。
以創新成果賦能項目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運營以來,已為雙匯、中大生物、衛龍、伊利等近200家知名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57次,突破關鍵技術16項,轉化科技成果73項。依托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和河南省生物發酵與植物提取中試基地,推動打造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先進的食品加工中試基地集群,計劃建設中試生產線50條以上,目前已建成21條并向社會開放共享。探索建立全國食品產業技術交易市場,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放大創新賦能發展的效應。
拼搶沖刺,項目建設只爭朝夕
以全面拼搶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為目標,抓實抓細經濟運行各項工作,瞄準關鍵環節,抓好項目建設調度,確保順利實現首季開門紅、接續奮斗實現全年紅。
壓茬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對“三個一批”等重大項目逐個細化分解任務,實行清單式和臺賬式管理,做到有推進措施、有目標任務、有完成時限、有具體責任。截至3月底,全市29個第七期“簽約一批”項目已到位資金115億元、108個第七期“開工一批”項目已完成投資295.7億元、66個第七期“投產一批”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256.7億元。
扎實開展穩經濟重要項目集中攻堅。出臺《漯河市穩經濟重要項目集中攻堅行動2023年工作方案》,根據明確的工作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分類施策,加快重要項目建設。聚焦在建項目投資完成率、資金支付率、形象進度等施工進度指標,堅持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快速見效。
高質量舉行重點項目集中觀摩評價。建立逐季度重點項目觀摩點評的常態化機制,今年2月23日至24日對一季度重點項目進行實地集中觀摩評價,激發全市干部群眾奮勇爭先的斗志,營造大抓項目建設的氛圍,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氣神,打好穩經濟主動戰,全力拼搶一季度開門紅。
轉變作風,服務保障提升效能
推動“三個一批”活動與“萬人助萬企”活動深度耦合,把能力作風建設與重點項目工作緊密結合,積極構建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體系,提升項目全要素保障能力,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打造項目建設最優環境。
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出臺《漯河市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工作方案》、制作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流程圖,為項目提供從謀劃儲備、招商引資、前期論證、項目建設、入庫納統、投產達效到倍增提速發展的“一條龍”服務。
做細政策服務。在全省率先開發“政策計算器”,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解決了“政策不好找、申報靠腿跑、進度看不到”問題,受到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截至3月底,“政策計算器”平臺共匯集惠企政策3055條,注冊企業1468家,發送智能推薦報告2258份。
著力紓困解難。聚焦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累計召開重點項目建設周例會141次,協調解決問題1285個。2234名首席服務官下沉一線,為項目單位提供一對一服務,先后收集各類問題2762個,解決2762個。
高質發展,“三個一批”筑牢支撐
牢樹“項目為王、謀劃為先、招商為要、落地為大”理念,圍繞項目謀劃、招引、開工、投產等,滾動開展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帶動有效投資持續穩定增長。
聚焦招大引強,提質“簽約一批”。充分發揮四個招強引精專班作用,圍繞主導產業及細分領域編制20套招商圖譜,按圖索驥精準招商,積極開展以“比謀劃看項目質量、比招引看重視程度、比簽約看招引成效、比開工看項目速度、比支撐看保障能力”為主題的“五比五看”活動。2022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39個、總投資890.2億元,使用外資規模、引進省外資金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方陣。
聚焦手續辦理,提速“開工一批”。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推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多規合一”“多評合一”“容缺辦理”“聯合審驗”“預審批”等審批服務新模式與分階段并聯辦理流程融合嵌入,進一步壓縮手續辦理時限。中原食品實驗室從2022年2月份申報,到9月份實質性掛牌運營,短短8個月時間就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金大地聯堿綠色轉型升級項目從簽約到落地開工僅用時3個多月。
聚焦達效投用,提效“投產一批”。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超40萬平方米,逐項目征集配套服務需求,企業列清單、政府全配套,將水、電、氣、暖提前“打包”做好,做到“墻內事情企業辦、墻外事情政府辦”,全面推行水、電、氣、暖等一站式集成服務,為項目如期投產、及早達效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23年3月底,我市今年累計簽約項目177個、總投資1092億元,累計開工項目262個、總投資2251億元,累計投產項目273個、總投資1277.4億元,“三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筑牢了高質量發展基礎。
項目建設風正勁,趕超跨越勢如虹。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部署,牢樹“項目為王”理念,強化拼搶沖刺意識,緊盯項目建設,持續優化服務,全力擴大投資,大干二季度,沖刺“雙過半”,實現全年紅,以漯河高分答卷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