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彩霞)4月12日,市醫保局召開2023年全市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工作會,全面總結2022年以來的基金監管工作,分析基金監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部署2023年工作任務。
2022年,全市各級醫保部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醫保局工作部署,堅持把維護醫保基金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聚焦重點領域、重要環節,著力堵漏洞、強監管、嚴懲處,基金監管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力保障了醫保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今年做好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總要求:用好四個抓手、構筑五道防線、強化一個保障,構建“451”基金監管新布局,切實維護醫保基金安全運行,筑牢基金監管防火墻。
用好四個抓手。一是實施醫保基金監管安全規范年行動。按照省醫保局部署,扎實開展醫保基金監管安全規范年行動,逐步構建安全規范的醫療保障監管體系。各級醫保部門要出臺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實,堅持一把手負總責,逐級壓實責任。二是開展集中宣傳月活動。各級醫保部門要把集中宣傳月活動作為打擊欺詐騙保、強化基金安全的有力舉措,緊緊圍繞宣傳主題,在全市迅速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宣傳格局,掀起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的宣傳新高潮。三是落實全覆蓋檢查。各級醫保部門嚴格按照2023年醫療保障基金監管重點工作的具體內容,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開展常態化抽查,擬定并嚴格執行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確保實現自查自糾全覆蓋和抽查復查全覆蓋。四是健全綜合考評機制,建立健全醫保基金監管綜合評價制度。
構筑五道防線。一是構筑行業自律防線。常態化開展自查自糾,下發自查自糾問題清單。各級醫保行政部門要督促經辦機構、定點醫藥機構等按照清單內容認真抓好落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并將整改情況上報各轄區醫保部門。市醫保局將結合年度監督檢查計劃,聚焦重點領域、重要環節,將自查自糾開展不力的機構作為重點進行復查。推行事前審核制度,強化信用管理。按照信用評價辦法,對定點醫藥機構信用情況進行評價,推進將醫保基金監管信用評價納入全市信用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定點醫藥機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二是構筑數字技術防線。積極推進智能監管子系統建設應用,不斷完善規則庫、知識庫,對全量醫保基金結算單據實現全面智能審核,實現事前提醒、事中審核、事后監管,提高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進信用監管。年底前各級醫保部門要完成定點醫療機構信用信息歸集,完成信用評價,形成信用評價報告,實現信用評價、信息共享、結果應用等全鏈條閉環式監管,進一步發揮信用在提升監管效能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三是構筑制度體系防線。結合貫徹國家相關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出臺我市辦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同時,出臺追回違規醫保基金管理辦法,與財政部門修訂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舉報獎勵實施辦法。四是構筑社會監督防線。持續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規范案件辦理流程。及時兌現獎勵措施,激發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加強典型案例曝光,強化警示震懾。優化完善社會監督員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五是構筑協同治理防線。各級醫保部門要優化調整醫保基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和數據信息共享,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健全重大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制度;聯合相關部門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內、檢查檢驗和康復理療5個重點領域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與衛生健康部門開展清廉醫院創建行動,促進醫保基金使用更加合理規范。完善行刑銜接和行紀銜接工作機制,對涉嫌欺詐騙保違法違紀的案件及時移送紀檢、司法等部門,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
強化一個保障。把加強醫療保障基金監管隊伍能力建設作為監管工作的重要保障,通過強化政治素質建設、強化專職隊伍建設、強化專業能力建設、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勇于擔當、作風過硬的基金監管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基金監管環境,全力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合理規范使用。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