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高質量發展再度成為熱詞。作為一座中原小城,在加速跑與提質效并舉下,如何把握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鏈條刺激拉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聚變優勢?
近兩年來,我市一手抓產業動能提速,一手抓創新動能培育,以“三個一批”“萬人助萬企”和科技創新“八大行動”“十大工程”等活動為抓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補強資金鏈,圍繞資金鏈鍛造人才鏈,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漯河模式。
蓄勢賦能
創新鏈驅動引領
走進設在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的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各種專業食品實驗設備映入眼簾,科研人員正一絲不茍地做著實驗。“新產品從實驗室到企業生產車間用不了一個月時間。”漯河食品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詹躍勇告訴記者,中試基地建有功能食品、肉制品等16條中試生產線,近年來先后與196家食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中試服務357次,上市產品294種,直接為企業增加銷售收入113.5億元。
科技研發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之源。我市積極打造“1+4×8+N”科技創新體系,強力推進科創平臺載體建設,為產業轉型升級增添新動能。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搶抓全省實驗室體系重塑機遇,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創造了建設速度快、匯聚人才強、創新鏈條全、運營效果好的漯河經驗,實現了掛牌即運營、運營即見效的目標。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組建企業研發平臺建設輔導員隊伍,加大對研發平臺獎勵政策宣傳力度,調整完善創新平臺培育庫,篩選一批研發活動開展較好的市級創新平臺重點培育,積極申報省級以上平臺。去年新增各類省級研發平臺載體28家,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56%。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深化與清華大學、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河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對接交流,累計對接各類科技需求180多項,建設了有140名專家入駐的人才資源庫、450項企業技術需求進入的技術難題庫、有800多項成熟技術的技術成果庫。
補鏈強鏈
產業鏈更趨完善
在漯河,拔地而起的不僅有高樓大廈,還有茁壯成長的企業和產業集群。“落地一個大項目,激活一條產業鏈,打造一片產業集群”,正成為漯河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
匯集輸注耗材類、麻醉類、敷料類、介入類、檢驗試劑類、設備類、口腔耗材類等100多種醫療產品的河南曙光健士集團,去年先后吸引唯是美醫美產業園項目、奧昌美薩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療器械生產項目、艾美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醫療消殺用品生產項目等4個重點項目在源匯區建成投產。
涵蓋冷運倉儲、冷運干線、生鮮電商、醫藥冷鏈、區域總部、結算中心和智能化網絡服務平臺七大板塊的順豐冷運物流港暨區域總部項目基本建成,該項目的子項目河南匯正(順豐)醫藥冷鏈倉儲物流園正在建設中。
“鏈主”項目的“呼朋喚友”,形成了上下游企業聯動、產能共享的發展模式,讓產業生態鏈條更加清晰完善。一批批在產業鏈內有重要影響的大項目、好項目、“鏈主”企業紛至沓來,更多優勢企業來漯投資發展。
基于此,漯河再次聚焦創新“策源”,布局產業鏈補鏈強鏈。圍繞食品智能機械裝備產業集群,在經開區謀劃建設智能食品裝備產業園,在臨潁縣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智能裝備產業園,在沙澧產業集聚區謀劃建設5G智能制造產業園;圍繞食品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在郾城區謀劃建設食品科創園區和泰格生物產業園,大力發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醫用食品和生物醫藥產業;圍繞物流產業集群,在經開區、召陵區建設物流產業園區,吸引順豐等國內物流龍頭企業安家落戶,打造“貨行天下、服務全球”的物流樞紐高地。
匯集資本
資金鏈持續高效
資金是企業經營的血液,科技創新更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投入。為了穩住企業資金鏈,我市強化金融對接工作,以財政資金精準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產業創新鏈的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對重點產業創新鏈項目給予優惠利率貸款支持。2022年,我市成立1億元創新基金和5000萬元科技貸風險補償金,撥付各類獎補資金6100多萬元,減免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2.20億元,222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1.79億元,分別是上一年度的2.57倍、1.52倍,極大調動了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多虧了‘金融直播間’,讓我順利從銀行貸款200萬元,為企業生產運營提供了資金保障。”漯河驪韻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彩榮告訴記者。我市全力構建區域全覆蓋、響應無延時的金融服務網,下沉優勢資源,精準金融服務,持續優化“線上+線下”銀企對接,“金融直播間”帶領金融機構走進縣區、工業園、企業等,零距離提供銀企對接服務。
招才引智
人才鏈高端專業
產業吸引人才,人才振興產業。當前,“以產聚才、以才興產”已成為全市共識,一大批高端專業人才紛紛與我市“結緣聯姻”,為產業提質、企業增效帶來無限可能。
在中原食品實驗室,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成立戰略咨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聚焦河南食品產業發展6大方向,采用“1+6+N”組織框架和“1+1+2+M”人才運行模式,組建13個創新團隊,實現掛牌即運營。
在泰格生物醫藥產業園,杭州泰格醫藥董事長葉小平博士與漯河裕松源藥業“聯姻”后,先后吸引上海恒翼醫藥董事長李元念博士、美國方達醫藥中國區總裁戚亦寧博士等科研團隊齊聚漯河,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致力打造百億級新興產業。
在衛龍產業研究院,大連工業大學朱蓓薇院士團隊與衛龍公司實現產學研融合戰略合作,辣條界“扛把子”與食品科學研究領域翹楚共商發展大計,幫助企業厘清發展思路、搶占市場先機。
一個個事例表明,一場前所未有的招才引智熱潮正在沙澧大地風起云涌。
借助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青培”計劃,我市匯聚了11名院士、13支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科創團隊、189名科研人員,中國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合作共建中原食品實驗室,引進金融高管、名醫名師等各類人才3700余人。去年,在我市開展的第五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漯河市企事業單位參會工作中,參加鄭州主場和省外線上招聘活動的企事業單位達200多家次。“百優計劃”人才2022年云招聘和政策宣講、直播引才等活動,吸引300多名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學子咨詢對接,考察、引進“百優計劃”人才30多人。去年,全市共引進碩士、副高以上人才40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401%,引進人才數量、質量均創歷史新高。
人才帶動科技,科技推動產業,產業吸引資金,資金反哺人才。我市的“四鏈合一”發展模式相互融合、相互協同、相互作用,創新矩陣迅速起勢,形成了創新之城引領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幸福之城的發展格局。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