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貢獻更多漯河力量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劉寧蒞漯調研指示精神
3月2日,省委書記劉寧到我市調研食品產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當天,劉寧先后到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賈湖遺址等處,走進企業車間、科研一線、文化遺址,深入了解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情況。
正值一季度開門紅的關鍵時期,如何轉化落實好省委書記殷殷囑托,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以實績實效向省委、省政府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3月3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讓更多食品品牌走向全球市場
“這些是基于傳統食品研發的樂荷酒、食藥同源創新產品酐怡樂和新腸肽,現在市場反響很好。”3月3日,在中原食品實驗室,熊煒博士帶記者走進一樓展廳,一件件涉及未來食品、健康食品、食藥同源多個領域的新研發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掛牌運營兩年多來,中原食品實驗室充分發揮科研、人才、技術等優勢,以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推動食品工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引領全省乃至全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國內產業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食品科技創新高地。
目前,中原食品實驗室先后開展90多項課題研究,與省內外34家企業簽訂技術合作協議,與15家企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和31家企業共建了協同創新中心,已為雙匯、伊利等28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80多次。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建中國食品工業科技創新中心、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共建休閑食品營養健康重點實驗室。
“省委書記劉寧調研中原食品實驗室,讓我們深受鼓舞。我將牢記使命,努力研發更多中原特色食品,為食品工業貢獻力量。”熊煒博士表示。
“省委書記劉寧的講話為我們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原食品實驗室服務中心主任高鵬告訴記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原食品實驗室將搶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機遇,加速構建“實驗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為全市加快構建以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多支撐。
以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新產品引領新消費
3月3日,在雙匯第一工業園,一塊塊冷鮮肉、一根根火腿腸在生產線完成包裝入庫。“我們將把省委書記劉寧的要求轉化為實績實效,擦亮金字招牌,為提升河南品牌的美譽度和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雙匯發展副總裁周霄告訴記者。
從第一根火腿腸走出廠門、紅遍全國到現在,雙匯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為主、多業配套、優勢互補的產業結構新格局。雙匯利用現代化屠宰技術把一頭豬精細化分割成200多種產品,按照不同消費需求,流向不同的市場。雙匯圍繞西式產品的引進、中式產品的改造、東西方食品的結合,大力進行產品創新,以適應消費者對營養、安全、新穎、時尚等方面的追求,形成了1000多種肉制品的產品群。
去年,南街村鮮拌面廠產值突破2億元。“一粒麥子磨成面粉,再經過十多道工序,可成為120多種面制品的原料。每道工序都是嚴格把關、嚴守安全底線。”3月3日,正在工廠車間察看產品設備的技術經理王紅新告訴記者,工廠打造標準化“原料車間”,在加強全過程嚴格監管的同時,立足創新創造,先后研發出鮮拌面、麻辣涼面、火雞面、熱干面等競爭力強的新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
如何深入挖掘“四大文化”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讓漯河大地上的文物活起來、動起來,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學習省委書記劉寧蒞漯調研指示精神專題會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革命文物保護管理為重點,開展隱患整治、消防檢查以及打擊防范文物走私犯罪專項行動等,積極推進《賈湖遺址保護條例》立法,做好許慎文化研討會的總結提升和成果運用,繼續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賈湖遺址第十次現場發掘等工作,通過推行考古前置、實施精準勘探等有效措施,優化文物勘探審批流程,簡化規范工作機制,實現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協調共贏。
圍繞“四大文化”的研究闡釋和成果轉化,我市將持續開展賈湖文化、許慎文化、食品文化、商埠文化等具有漯河獨特優勢的文化專題研究,構建具有漯河特色的文化研究闡釋體系,通過挖掘內涵、創新場景、塑造品牌,將“四大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漯河禮物”設計等,推動“四大文化”具象化呈現、場景化展現。
圍繞非遺保護傳承,我市將持續加大非遺項目保護力度,充實非遺資源數據庫,實施“非遺點亮計劃”,推動非遺進景區、進鄉村、進校園、進街區。聚焦文旅新質生產力與融合新方向,開展非遺產品的創新設計和開發,舉辦民間藝術展演、傳統手工技藝展示、非遺購物節、云游非遺等活動,讓非遺在傳承創新中活起來、火起來。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