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我市2024年推進民生實事工作綜述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打通20條“斷頭路”,市民出行更加順暢,環境更加優美;
鋪設供熱管網25公里,主城區供熱管網覆蓋率達到75%;
全市建成老年助餐場所197家,正式投入使用170家;
我市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位居全省第一;
…………
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傳遞著暖融融的發展溫度。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24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持之以恒推進民生實事作為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腳踏實地解民憂、為民服務踐初心,辦成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好事實事,我市承辦的10件12項省重點民生實事和市委、市政府承諾為全市人民辦好的10件20項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部提前或超額完成,讓一張張民生清單變成了一個個幸福賬單。
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不遺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體驗到真真切切的溫暖、感受到踏踏實實的幸福。
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我家住在郾城區許洼小學西邊的福星鑫園小區,以前因為岷江路沒有打通,孩子上學需要繞行,耽誤時間。我市征集民生實事時,我提交了自己的建議,沒想到被采納了。”家住福星鑫園小區的李華民說。
近年來,我市在確定民生實事前,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民生實事項目,充分匯集民智、反映民意、解決民需、凝聚民心,切實提高民生實事工作的透明度、開放度和群眾參與度,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群眾所急、所需、所盼,聚焦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具有普惠性、公益性和社會效益較為突出的民生項目,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家住東外灘的許先生對此很欣慰。他說:“民生實事從群眾中來,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又切實解決了群眾真正關心的突出民生問題。這是政府傾聽民聲、貼近民需的親民表現,值得稱贊。”
民生實事的擬定,是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縣區部門積極配合,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下進行的。市委書記秦保強和市長黃鈁高度重視擬定工作,多次對實事征集、篩選論證、征求意見等提出明確要求,要求立足于快、立足于早,組織“四大辦”就擬定項目的規劃設計、用地報批、投融資等前期工作進行了研究,確保民生實事一旦通過,就能夠立即啟動、早日見到成效。
我市在市、縣兩級同步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度,全面提升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對民生工作的參與度。堅持依法依規、穩妥推進,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科學論證研判,提出民生實事候選事項并提請市人代會票決。省、市民生實事確定后,我市印發了《貫徹落實河南省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責任分工》《2024年市定民生實事及責任分工》,突出抓好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社會救助、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領域民生工作,最大限度把人民意愿體現到民生實事中。
民生是城市發展永恒的主題,不僅承載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還是衡量城市文明進步與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更是增強城市向心力與凝聚力的關鍵引擎。2024年,我市用“三個結合”讓民生實事更接地氣,更加務實,更能增進民生福祉:
——結合上級要求。我市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民生工作的部署,圍繞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細化量化民生重點工作,強化與省重點民生實事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銜接,統籌推動七大民生項目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使之與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高度吻合。
——結合實際能力。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擬定的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注重與財政預算計劃相結合,充分考慮了市、縣兩級財政承受能力;注重與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和專項債投資相結合,確保項目資金有保障;注重與上一年民生實事相結合,對持續建設的項目,繼續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確保各個項目能落地、可實施、快見效。
——結合現實需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尊重民意、普惠共享,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原則,秉持“小切口、大成效”的理念,注重與各部門、各縣區提出的民生問題相結合,確保實事項目有支撐;注重與片區開發、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注重與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相結合,確保實事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上下一心 真抓實干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民生實事推進過程中,我市下實功、求實效,有效破解痛點、堵點、難點,加快推動民生實事項目落地實施。
我市積極構建統籌協調、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齊抓共管的“大民生”工作格局,定期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民生實事辦理工作;市長、分管副市長深入一線調研,現場解決問題;各縣區和各承辦單位結合實際,建立工作臺賬,做到目標具體、責任到人,確保民生實事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為加強督促指導,統籌協調推進,我市建立民生實事全程監管、市縣聯督等機制,出臺了《漯河市民生實事辦理辦法》《漯河市民生實事考評辦法》《漯河市2024年民生實事考評細則》等制度。分類建立民生實事工作臺賬,確定目標任務、工作要求、驗收標準等,定期匯總梳理、分析研判、通報督促工作進度,及時發現進展緩慢事項并加強指導。深入實地了解項目進度,會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督促市、縣兩級同向發力、密切協作、攻堅克難,全面提升民生項目建設質效。
有目標就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辦理民生實事的相關責任單位,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辦到位。
根據市委、市政府2024年度民生實事責任分工,市住建局牽頭負責打通峨眉山路、桃江路等“斷頭路”10條以上。2024年,我市共打通20條“斷頭路”,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新建改造市區背街小巷供水管網9公里以上,解決7000戶2萬余名群眾用水安全問題”被列入市重點民生實事后,市投資集團通過精準謀劃、統籌推進、狠抓落實,原計劃于2024年10月底完成的民生實事,提前5個月超額完成任務,共新建改造市區背街小巷供水管網10.1公里,解決9000戶3萬余名群眾用水安全問題。
市沙澧河建設運行保障中心承擔的民生實事項目“加快沙澧河文化風光帶建設,對標5A級旅游景區標準完善提升基礎設施”,成績斐然:打造千機飛“只有漯河”文旅品牌,每周六和重大節日進行無人機常態化表演;圓滿舉辦“元、春、夏、秋”系列主題燈會;引進“汗血寶馬進景區”項目和名馬俱樂部,開展名馬表演、教學等活動;常態化推進“漯河宴”及美食業態延伸發展,逐步完善景區文旅業態。
…………
一個個痛點、堵點被有效破解,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一份份民生答卷全新書寫,為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讓群眾看得到變化、能得到實惠,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收獲滿滿 幸福穩穩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人心。市委、市政府以敢為人先的志氣、攻堅克難的勇氣、開拓創新的銳氣,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讓“民生圖景”照進現實,變成了全市人民的“幸福實景”。
家住市區建新路建新花園小區的焦先生高興地說:“改造前,建新路是一個市場,雜亂無比,道路堵塞,車根本開不進小區。如今,建新路市場取締,每天我都能將車開進小區了。”
“俺小區的變化很大。過去,樓棟墻體上的瓷磚脫落、道路坑洼不平,一下雨路面就有積水。改造后,小區環境大變樣,大家就像搬了新家,開心極了。”在市區金山路與人民東路交叉口東南角的外貿家屬院,80歲的居民張安民提起小區改造喜笑顏開。
外貿家屬院是我市打造“小而美”小區的示范點位之一。2024年,我市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共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9個。按照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不僅要完善基礎功能,還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因地制宜植入文化元素,并結合改造小區區位、建成歷史,挖掘老舊小區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小而美”的老舊小區。
2024年,全市新建公共服務領域充電樁1103個,超額完成新建公共服務領域充電樁民生實事任務,重點優化城區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縣域充電基礎設施,逐步構建了“公用網+專用網+自用網”三網協同的充電服務網絡,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充電需求。
淞江芳園西區處于供水管網末端,每到夏季用水高峰,高樓層住戶就會出現水壓低、供水不穩定的情況。2024年,我市把改造供水管網列為重點民生實事后,對淞江芳園西區供水管網進行了重新鋪設。家住淞江芳園西區7號樓的孫老先生贊許地說:“小區水網改造后,高層住戶用水正常了,再也不用安增壓泵了。”
位于市區濱河東路與灤河路交叉口東北角的召陵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嚴格按照社區食堂的標準要求,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面向社區及周邊居民開放,每天有很多老年人前來就餐,為他們帶來了便利。
…………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把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更為優質均衡,人民群眾生活更加殷實富足,民生保障底線兜得更牢更實,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市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進,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民生項目一項接著一項干、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