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熊勇力)日前,我市印發了《漯河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PM2.5濃度低于每立方米38.5微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7%以內,完成省里下達的“十四五”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減排任務。
《實施方案》明確了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交通結構、強化面源污染治理等多項舉措。總體要求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總抓手,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有效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推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多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漯河。
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綠色發展上,我市將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產能,開展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加快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實施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在優化交通結構、構建綠色運輸體系上,我市將持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提升機動車綠色低碳水平,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全面保障成品油質量。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水路,短距離運輸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船,探索發展“外集內配”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模式。到2025年,全市鐵路貨運量較2022年增加200萬噸,集裝箱“公鐵聯運”“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水路貨運量突破500萬噸,大宗物料清潔運輸(含使用新能源汽車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2025年年底前,除應急車輛外,全市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和城市建成區的載貨汽車(含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市政環衛車、網約出租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及鐵路機車“冒黑煙”現象。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