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漯河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漯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統戰工作先進集體……召陵統戰工作碩果累累。
召陵區是全省46個民族宗教工作重點縣區之一。這片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回族、滿族、蒙古族、白族、撒拉族等17個少數民族,總人口5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0043人。
近年來,召陵區委始終將統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立足區情實際,突出守正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召陵實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
畫好政治引領“同心圓”
“抓好基層統戰工作一定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突出政治引領,黨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統一戰線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力量和資源就要匯聚到哪里,作用就要發揮到哪里。”召陵區委書記李湛在今年的全區黨務工作會議上表示。
近年來,召陵區委堅持把統戰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對中央、省委、市委關于統戰工作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研究落實;區委常委會每半年研究一次統戰工作,明確區委書記第一責任和分管領導直接責任;區委統戰部還不定期召開部長辦公會,研究解決基層統戰工作遇到的問題。
為抓好工作落實,召陵區委統戰部強化督導促執行,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七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進宗教活動場所、進連隊)活動。積極爭取民族發展資金74.4萬元,為少數民族聚集村修建道路3條1100米、整治黑臭水體坑塘1處、修建民族團結進步游園1處、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1條,美化了村民居住環境,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數。今年又爭取到民族發展資金32萬元,為后油李村新建占地15畝的蔬菜大棚7座。同時,組織開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打造“統戰+”特色品牌
走進召陵鎮后油李村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鳥語花香、涼風習習。“我們這個村,回族群眾有900多人,漢族群眾有1900多人,回漢群眾感情深厚,全村不管誰家有事都相互幫忙。”后油李村黨支部書記王華山談到本村的民族團結故事滿臉笑容。
在召陵鎮白莊村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文化游園,用好家風館、敬賢館、白居易草堂,讓群眾在休閑游樂中受到教育。依托召陵區電力裝備產業園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園區,堅持以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動員各民族職工在生產學習中共同發展提升,助推民族團結進步成果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召陵區實行民族聚居村與周邊漢族村“結對幫扶”,唱響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主旋律。截至目前,10個結對村組織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16次,召開懇談會8次,開展“手拉手”“一家親”群眾交流活動9次。端午節,組織回漢群眾開展包粽子品美味活動;中秋節,組織民族聚居村與漢族村開展互贈月餅、走訪慰問活動,深化了各族群眾的交流。
做好企業“貼心保姆”
在河南永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緊張有序地作業,自動化生產設備不停運轉,一個個電力配件成品陸續下線,并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是一家回族企業,在我們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急缺資金的情況下,區委統戰部及時幫助我們協調政策性資金1.2億元,3年來為企業貼息700多萬元。”公司董事長周憲甫提起召陵區委統戰部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時,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在區委統戰部的幫扶下,一大批少數民族企業茁壯成長,不斷帶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