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催化替代傳統的化學合成來生產原料藥,用綠色合成替代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化學合成——郾城區這家公司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毫不遜色。公司產品接受了美國FDA審計并獲得了EIR準入文件,3個產品在美國和歐洲都提交了注冊文件,其中2個產品已經獲得歐洲注冊準入。這家公司緣何能成為行業標桿?6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郾城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漯河啟福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福醫藥)進行探訪。
啟福醫藥是一家集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型企業,是世界著名制藥企業美國輝瑞以及瑞士諾華的供應商。公司致力于活性藥物分子結構的合成、藥物合成手段和生產方式的創新、新藥創新三大領域,產品遠銷韓國、印度、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啟福醫藥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2021年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3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人民幣,納稅337萬元。今年1月~5月,該公司納稅260萬元。
“發達國家已從化學合成過渡到生物合成等綠色合成手段,國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化學合成和生物發酵等傳統合成方式上,存在污染大、安全性差、能耗高等缺點。如何將生物合成優勢無限放大、創新綠色合成方式?作為醫藥企業,我們只有面向未來,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重要領域的戰略性技術研發,爭做新質生產力的開拓者。”說起行業現狀和創辦初衷,啟福醫藥總經理張成文坦言,“這也是一家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在啟福醫藥,隨處可見“低碳”與“智能”。公司院內,一座高聳入云的污水、廢氣處理罐實現全生物化、智能化運行,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在一期生產車間,只聞機器響,鮮見工人忙。標準化廠房、科研樓以及智能化車間,新理念、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應用場景讓人耳目一新。
在該公司科研樓二樓化驗室,技術人員正在檢測原料藥的純度等。“純度、含量是藥品確保療效的關鍵。我們專門購進一批進口設備并安排專人檢測藥品,計量可精確到小數點后5位。”啟福醫藥科研團隊帶頭人黃海說,“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關鍵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現產業化。我們有近20人的科研團隊,和四川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合作,目前公司的基因工程提升生物合成能力不斷增強,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張成文并不滿足于此。搶灘生物新賽道、致力綠色新合成是啟福醫藥孜孜追求的目標。
“目前公司已對我國西部一家占地230畝的藥企完成收購和技改,投產后,公司將發揮藥物合成優勢,在西部建設合成基地,保障供應鏈穩定,加強品種和產能建設,以保障公司原料藥的供應和品種延伸。”說起公司前景規劃,張成文信心滿滿地說,“公司二期新上項目TDF、乙胺丁醇、生物酶車間、氨基丁酸已完成立項,力爭3年~5年實現年總產值14億元,利稅4億元。同時,將橫向承接MAH相關產品生產項目,以更大的資源優勢滿足市場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