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2.62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29.26%;轉移農村勞動力13.28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32.8%;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18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00.46%……
“十三五”時期,全市人社部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進一步推動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取得明顯成效,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漯河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我市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和落實機制,推動充分就業、更高質量就業。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互聯網+”創業平臺,不斷完善、落實鼓勵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創新擔保方式,擴大基金規模,扶持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創業帶動就業作用明顯,農村轉移勞動力返鄉創業的氛圍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全市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累計爭取上級就業補助資金4.63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省定目標4.5%以內,有力穩定了全市就業大局。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有效應對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實施“三統一五個一批”模式,幫助勞動者返崗復工,全力助推復產復工、援企穩崗,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
我市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基本建成了全面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軌;企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完成省級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合并實施;失業保險在防失業、促就業、援企穩崗方面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以養老保險為重點,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截至今年9月底,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39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91.9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4.52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02.17%。
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持續加大,人才驅動作用日益凸顯
我市積極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穩步推進《漯河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持續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強力推進漯河技師學院新校區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實施訂單班、對口升學班等專業培養模式,不斷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75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的98.31%;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為6.88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的102.69%。
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勞動力市場基本穩定
我市持續深入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宣傳,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0%以上;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和工業園區創建活動。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成率100%。以“兩網化”管理為基礎的勞動保障監察體系進一步健全。注重監察人員技能培訓,先后開展技能培訓5次,參訓人員380人次,推動了監察機構的標準化、監察人員的專業化。經常性開展勞動保障執法檢查,健全違法行為快查快處機制。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監察用人單位17326家,追回工資1.6億元,受理舉報投訴2460起。
人社服務供給能力增強,服務質量效率提升明顯
“十三五”以來,我市人社部門圍繞基本公共服務信息化、標準化、均等化,以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為牽引,統籌推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末端向下延伸,縣(鄉)公共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達標率100%,覆蓋城鄉、普惠可及、保障公平、可持續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構建。截至今年9月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256.2萬人,完成“十三五”目標的105%。推行權利清單制度,先后取消不合理證明材料20項、各類申請材料115項,首問負責、一窗受理通辦等服務措施落實有力,便捷化服務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編:翟柯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