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委農辦”)作為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牽頭單位,在抓好“物的新農村”建設的同時,統籌推進“人的新農村”建設,轉變農村生活方式,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推農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
2016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被納入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十五項重大專題,我市專門成立了探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機制專題領導小組。市委農辦、市建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作為重大專題領導小組主要責任單位,按照部門職能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制訂了《漯河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工作方案》,圍繞清掃、運輸、處理三個環節,不斷完善職責全覆蓋、部門聯動、資金整合、常態化督導、定期考評、觀摩交流、群眾參與七項工作機制,聚焦長效機制建設以及妥善處理垃圾和污水出路問題,強力抓難點研究和突破創新。
我市以鄉鎮為單位,著力實現農村保潔人員全覆蓋,加強農村衛生保潔、垃圾清運長效機制建設。按照不低于農村人口2‰的標準配備保潔員,保潔人員定崗定責,不斷加強保潔隊伍規范化建設,已基本實現農村保潔隊伍全覆蓋,農村保潔人員穩定在4500人左右。堅持創建一批、驗收一批,通過一批、獎補一批,充分發揮示范村引領帶動作用。目前,全市已有市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898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鄉鎮13個。在垃圾、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全市建成區域性無公害焚燒處理場3處,蓮花鎮、大劉鎮、孟廟鎮等試點推進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
我市探索物業化管理模式,聘用專業保潔公司負責日常保潔維護,目前瓦店鎮、石橋鄉、商橋鎮等鄉鎮部分村莊已進行此項實踐;探索村民自治輪流保潔模式,如郾城區裴城鎮南楊村,由村民分組輪流打掃村內衛生;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將衛生保潔工作承包給專業保潔公司,解決保潔事務繁雜及資金難題。以北舞渡鎮為例,該鎮年投入64萬元將鎮區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外包給鄭州清塵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目前運營效果良好。
我市籌劃幸福鄉村旅游環線,將人居環境特色村、休閑農業園區和現代農業亮點打造成為休閑觀光旅游環線。目前,已初步梳理出三條鄉村休閑觀光旅游環線。其中,與郾城區共同打造的幸福鄉村綠色游一號線,已掛牌運行;二號線、三號線正在積極籌備中。同步推進“人的新農村”建設,把環境整治與文明創建有機結合,以“三留守”人員愛心服務站建設為載體,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家庭矛盾調解、志愿服務等工作,2016年,已在8個鄉鎮、村莊開展近20場“孝行天下百村行”和“關愛留守兒童百場巡講”活動。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將評選結果在村內公示并作為示范村創建標準。通過同步建設“人的新農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心中,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樹立了文明和諧鄉風,農民群眾的文明素質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