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感冒發熱、頭痛、牙痛等是十分常見的健康問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應對發熱與疼痛,選擇合適的藥物顯得尤為重要。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作為兩種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一、有效性方面
布洛芬具有較強的解熱、鎮痛、抗炎作用。臨床中主要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急性肌腱炎等,也可用于一般性解熱、鎮痛。
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解熱、鎮痛作用與布洛芬相似,但是它幾乎不具有抗炎和抗風濕作用。因此,對乙酰氨基酚通常用于緩解頭痛、肌肉痛等非炎癥性疼痛,而在處理炎癥性疼痛時,布洛芬則更為有效。
二、安全性方面
胃腸道反應是布洛芬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有惡心、上腹部不適等,長期使用可加重潰瘍甚至引發胃出血。伴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布洛芬,防止胃腸道黏膜受到刺激,致其出血。
而對乙酰氨基酚則無明顯的胃腸道刺激作用,它短期內使用不良反應輕,故對不宜使用布洛芬的疼痛、發熱病人,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雖然對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在過量使用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肝損害。因此,應嚴格遵醫囑或按藥品說明書用藥,謹防藥物過量。
三、兒童用藥
2月齡以內的嬰兒不推薦常規使用退燒藥物,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等方式退熱。
2~6月齡的寶寶年齡較小,肝臟、腎臟發育還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較弱,使用布洛芬可能會增加肝腎的負擔,甚至導致肝腎損傷。因此,2~6月齡的兒童不適合服用布洛芬,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更為適宜。
而對于6月齡以上的兒童,則可以選擇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的一種。
綜上所述,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各有優劣,選擇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綜合考慮。無論選擇哪種藥物,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警惕潛在不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有效。(藥學部 李慧)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