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臨潁縣巨陵鎮英王村基礎設施落后,沒有像樣的支柱產業,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如今,蔬菜大棚一座挨著一座,白墻小樓整潔漂亮……一幅“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畫卷正徐徐鋪展。
英王村的巨變得益于“歸雁計劃”的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啟動以來,我們創新實施‘歸雁計劃’,吸引了一批優秀人才回村任職,破解了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不足、留不住人等難題,提升了村級組織戰斗力、凝聚力。”臨潁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用好“三個一批”機制,破解“儲備不足”難題。“在外鄉賢”拜訪一批,縣級干部、鄉干部、村干部拜訪鄉賢3500余人次,確定優秀人才720余人;“招才引智”招引一批,依托駐外招商基地,聯系在外人才90余人,招引30余人;“鄉土人才”培育一批,依托鄉土人才庫,重點培育150余人,作為村級后備力量或發展顧問。
逐村研判、分類施策,破解“選人不準”難題。為保障各行政村能夠因村施策選人,全縣16個鄉鎮(街道)逐村研判、分類施策,確保從嚴從優“選能人”,多種渠道“找對人”。針對集體經濟強村,擇優推選16名專業經紀人、在外經商成功人士作為村級發展顧問。針對發展基礎好的村,推選76名帶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作為村級后備力量。針對一般村或者基礎較差的村,從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在外經商人員等群體中,擇優推薦209名優秀人才確定為村級后備力量。同時,建立資格聯審機制,會同縣紀委監委,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層層篩選把關,確保后備人選質量和村級隊伍穩定。
強化保障機制,破解“留不住人”難題。“歸雁計劃”人員中,非財政供養人員回村任職的,工資待遇由縣財政統一劃撥;縣(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的,任職期滿考核合格且符合晉職晉級條件的,優先晉升職務職級;綜合素質好的“歸雁計劃”人員,推薦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勞動模范人選,讓返鄉任職的人才回得來、留得住,返得安心、干得舒心。
“歸雁計劃”激活人才活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截至目前,臨潁縣儲備35歲以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本縣大學生324名,聘請409名在外優秀黨員人才擔任村級發展顧問,返鄉人員引進項目67個。
“下一步,全縣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歸雁計劃’作用,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引領帶動村集體經濟真正強起來、群眾真正富起來。”臨潁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據《河南日報》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