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初春時節,春風拂面,沙澧大地正孕育著新的生機與活力。2月18日、21日、25日,市委書記秦保強圍繞加快打造漯河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開展三次專題調研。這不僅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對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的堅定決心,還傳遞出我市謀求新突破、實現新跨越的強烈信號。
回顧2024年,我市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步伐堅實、成就顯著。這一年,我市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產業升級為主線、以民生改善為根本,書寫了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從食品產業的深度轉型到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從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到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我市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立足新時代、面對新要求,我市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謀劃、精準施策,以創新為引領搶占發展先機,致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開辟廣闊空間。
打造發展新的增長極,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實驗室經濟,以河南食品科創園“食品創新高地”引領產業升級。要集聚國內外食品科技資源,搭建集研發、中試、孵化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推動食品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吸引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入駐,強化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提升食品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依托河南食品科創園,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科技企業,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食品產業集群,加強與國際食品科技界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食品技術和管理理念,推動漯河食品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打造發展新的增長極,要開放合作發展品牌經濟,以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國際食品名牌名企匯集區”拓展國際市場。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構建高水平開放合作平臺,以食品產業為核心,集生產、加工、物流、貿易于一體,吸引國際知名食品企業和品牌入駐,推動食品產業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和優質高效服務,為企業搭建國際貿易平臺,促進食品企業產品出口和國際市場拓展。通過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引進一批國際先進的食品生產技術和設備,提升本地食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推動更多漯河食品品牌走向世界,拓展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
打造發展新的增長極,要通江達海發展臨港經濟,以漯河港“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實現高水平開放新突破。要依托漯河港大力發展臨港工業、臨港物流、臨港貿易等,形成臨港產業集群,致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專業高效的物流服務,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動港口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強與沿海港口合作,構建內陸與沿海聯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漯河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
在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時,我市不僅要持續鞏固食品產業這一傳統強項,還要積極在人工智能、跨境電商、食品出海等新興領域搶占先機,通過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經營主體的創新潛能與發展活力。同時,在服務業專項培育、民生項目帶動、文化旅游資源共享等方面實施多元戰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不斷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