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新風 讓清明更文明
清明節臨近,無論祭掃還是出游,選擇安全文明的方式度過清明節,都是我們弘揚社會新風尚、共建美好家園的責任所在。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文明祭祀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一束鮮花,一份思念,代替了燒紙錢;一次植樹,一片綠蔭,承載著對先人的緬懷;講述先輩故事,傳承家風家訓。孩子則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承傳中華傳統文明的同時,也讓文明祭祀在心中生根發芽。文明祭祀,是對傳統祭祀方式的傳承和創新。它既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又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讓我們在慎終追遠中摒棄傳統祭祀方式中的陋習,選擇文明祭祀,讓清明更“清明”。
在緬懷先人之時,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英勇獻身的先烈。清明假期,讓我們帶上孩子,走進烈士陵園,獻花行禮、默哀悼念,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涵養家國情懷,在紀念先烈的同時,為孩子上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讓我們每個人銘記先烈的奉獻,將他們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清明時節,正是踏青旅游、領略和享受無限春光的好時候。然而,在享受美景的同時,有些市民摘花折柳、亂丟垃圾、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大煞風景,不僅損害了個人形象,還破壞了公共秩序和環境。因此,倡導文明旅游,守護綠水青山,做到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不僅是一種行為規范,還是一種修養和素質的體現。我們應從自身做起,遵守景區規定,愛護環境,尊重他人,做一個文明的賞景人。
這個清明假期,讓我們用文明的行動詮釋傳統節日的深刻內涵,讓緬懷之情化作前行的動力,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