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就業與幸福
2月20日上午,在召陵區東城街道謝莊村漯河市五星鞋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39歲的村民高賀麗正專注地操作著縫紉機。伴隨著機器的嗡鳴聲,一雙雙精美的鞋面在她手中成型。
五年前,高賀麗在外地打工。那時,她每年只能在春節回家一次,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期,也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有一天,她聽說家門口建起了公司,便決定回鄉就業。
“我步行5分鐘就能到公司,照顧家人和打工兩不誤。”高賀麗高興地說。
漯河市五星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謝端陽說:“目前,謝莊村民在公司上班的有60多人。他們離家近,沒有遠離親人的思鄉之苦,能安心工作。”
漯河市五星鞋業有限公司實行計件工資制,多勞多得,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公司還定期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幫助員工提升技術水平。高賀麗通過培訓,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骨干,工資也漲了。
謝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謝海頂告訴記者,近年來,謝莊村積極探索“雙綁”發展之路,實行“村民自愿入股分紅、村委會控股”模式,填平了村里的幾個閑置坑塘,整治了私搭亂建,建成了多座現代化標準廠房,發展起了以廠房出租為主要產業的集體經濟,先后入駐五星鞋業、惠彩包裝等項目。
謝海頂說:“目前,我們正在謀劃村集體產業三期項目,預計今年建成投入使用,能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