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
近期,我市一處戰國至漢代的古墓葬群在平漯周高鐵項目建設中被發現,出土了青銅劍、青銅匕首、漢代陶器等千余件文物,引發了廣泛關注。
在漯河這片歷史厚重的土地上,除了本次發現的古墓葬群,還有諸多令人矚目的文化珍寶:賈湖遺址的骨笛奏響遠古音律,改寫音樂史;許慎《說文解字》的智慧光芒長耀;小商橋石拱堅穩,承載商貿繁華記憶……這些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長河中的遺珠,也是漯河歷史的親歷者與講述者,連接過去與現在,蘊含著城市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基因,隱藏著“從哪里來,向何處去”的密碼。如何保護傳承這些文化遺產,成了我們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絕非僅僅是將其從地下取出、妥善安置那么簡單,而是要深入探尋其背后的歷史,讓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解開墓葬歷史密碼,讓專業研究與史料論證雙管齊下,精準剖析出土文物特征,洞察彼時工藝水準與文化交流印記,依葬式葬俗明社會結構,傳承節慶儀式、探尋民間傳說淵源,挖掘集體記憶,多軌并行、互證互補,如同拼圖般將零碎的歷史片段串聯成完整的脈絡,深度挖掘文物蘊含的獨特內涵。
讓文化遺產真正煥發新活力,關鍵在于讓它們全方位地“活”過來。如何做好傳播也很重要。線上,強化社交媒體平臺、文化類APP等協同發力,利用直播、短視頻、虛擬現實體驗等技術,為受眾呈現豐富立體的文化盛宴;線下,依托博物館、文化館等實體空間,舉辦主題展覽、專家講座、手工體驗工坊等活動,拉近文化遺產與公眾的距離,激勵社會各界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使其在新時代散發更耀眼的光芒。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