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甫
一個產品的生產工藝經過改良后,迅速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在河南御江股份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藝生產的脆皮腸,如今在國際名店山姆會員店成為暢銷品。
一個剛問世幾個月的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一躍成為網絡新貴。在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手作老面小籠包,在抖音全網銷量第一。
一個正在建設的全產業鏈生產基地,企業研發的產品廣泛應用于下游公司。在郾城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7月13日正式投產的河南益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合作研發推出塔格糖蘇打水、塔格糖烘焙蛋糕等創新產品,并與國內多個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
食品產業已進入產業優化與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問技“未來食物”、以“大食物觀”指導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引領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市委提出推動新時代漯河“二次創業”。“二次創業”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為主要內容,通過創新推動食品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實現質的突破,以此點燃漯河經濟新引擎。
革新——思想再解放、智力再凝聚、機制再健全,食品產業發展有了沃土
思想觀念“一步領先”,方能引領發展“一路領先”。漯河食品產業新優勢如何塑造?解放思想是突破求變、塑造新優勢的關鍵一招。
對標發展新質生產力標桿城市——杭州,結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習交流成果,我市運用前瞻視野謀劃發展,把學理論用政策作為最管用、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精神,將其融入發展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全過程,積極對接、用足用好國家、全省政策,瞄準重點支持方向,以更高標準、更實工作“聚焦高質量”,在“增速”“增值”“增新”上“奮勇爭第一”,加快建設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以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匯聚各方智力,推動勞動者、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三大要素全面提升,我市組建專班對食品領域創新平臺、原材料基地、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在摸清底數、找準短板的同時,多層次、大范圍與企業家座談交流,講政策、談思路、解難題、謀發展,進一步摸實找到全市食品工業發展的薄弱點和發力點,持續謀劃實施以“三個五百億”為標志的創新引領型重大產業項目和“一轉帶三化”賦能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型生產關系如何構建?我市以“萬人助萬企”等活動為抓手,全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新質生產力落細落實營造一流環境。
圍繞人才短板提升能力素質。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核心,以聚才作牽引、以用才為目的、為留才強保障,大力度、超常規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源源不斷聚攬英才,積極擦亮人才金字招牌,搭建企業本土交流學習平臺;支持并幫助企業列出人才需求清單,大力招才引智。去年,我市引進碩士及副高以上高層次人才1296名。其中,中原食品實驗室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79名。
圍繞項目建設完善包聯機制。將“三個五百億”項目和全市產業鏈群培育結合起來,明確各項目所屬產業鏈,對50億級以上項目,由市級領導牽頭成立推進專班,建立包聯服務機制。
圍繞要素痛點推動降本增效。協調要素保障專班各成員單位,通過改造老舊水管網、優化天然氣源供應比例、開展用工對接等措施,降低企業電、熱、氣、水、用工等成本,打造全省要素成本“洼地”。
圍繞市場開拓幫助企業搶抓訂單。整合全市食品產業18個大類、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產品,謀劃布局直播電商經濟,推動孵化“區域地標+IP+品牌”,打造工業級食品生態文旅名片。
圍繞鏈式發展強化勞動資料供給。加快原材料供給基地建設布局,擴大生豬、肉雞、蛋雞養殖規模,保障臨潁辣椒、舞陽香菇等農產品供給;圍繞缺失的油脂原料品類,瞄準知名油脂品牌開展精準招引。
謀新——緊盯重點項目,深耕專業園區,加速“鏈園一體”
近兩年,我市積極謀劃建設的“三個五百億”項目加速推進,“龍頭”效應初步顯現:雙匯第三工業園通過模式創新,加大團餐配送力度,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優德中大大健康產業園發揮市場營銷網絡優勢,快速開拓市場,實現技術復制推廣;國際食品產業園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協同創新,吸引集聚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為建設鄭許漯食品產業帶核心區增添動力……
去年,任發政院士帶領中原食品實驗室專家團隊到漯河晉江福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調研指導,將產學研中試基地成功落戶該公司。“由中原食品實驗室陳樹興教授牽頭,將嬰幼兒輔食、低GI食品、藜麥食品、植物高蛋白食品等作為重點攻關項目。公司通過建立實驗室理論配方設計協同中心,將工廠作為中試基地,持續加快新項目推進步伐。”漯河晉江福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舞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300億元的千億級氟硅新材料前期手續辦理已基本就緒,即將全面開工建設。
河南金大地集團總經理湯順利表示,項目謀劃的產品廣泛應用到食品包裝、食品添加劑、冷鏈食品等領域,推動產業鏈向食品新材料延伸;在生產方式上,同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六期項目建設,整合廠房、車間、生產鏈、技術研發等環節,建成后實現智能設計、智能采購、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在平臺上,以氟硅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為載體,打造氟硅論壇“強磁場”,更大力度、更高質量招引人才、企業和團隊。
沒有集群發展的“四梁八柱”,就難有產業核心競爭力。在深入推動鏈園一體化建設上,我市聚焦創新型示范園區建設,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等團隊深度對接,對照“九條標準”抓好改造提升,發揮產業集聚、資源配套優勢,細化總部經濟獎勵政策,積極招引總部經濟企業。聚焦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帶動“重點企業+研發機構+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龍頭,引領帶動雙匯發展、微康生物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中大恒源、微康生物創建省級產業研究院,支持雙匯發展、南街村、御江食品、微康生物等企業和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創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出新——企業創新、鏈群更新、產業煥新,業態相互賦能、優勢集成放大
“公司已經和東方甄選、辛巴等頭部主播達成深度合作。”日前,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鈺瀛告訴記者,依靠公司智能化和消費新理念新市場的開發,目前公司產品日銷量突破1萬單,東方甄選等平臺今年即將上線18個公司新產品,產能飽和后營業額可達20億元。
“專精特新”企業是產業騰飛的骨干。我市85家“專精特新”企業中,食品企業占了12家。在此基礎上,我市分級建立食品企業“專精特新”培育庫,推動實施企業家素養提升工程,組建包含智庫、服務商等在內的專家服務團隊,依托中原食品實驗室開展研發、中試,建設一批面向食品“專精特新”企業的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加快構建“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多點發力”的優勢食品企業矩陣。
記者在雙匯第三工業園看到,車間的炒菜機器人、萬能蒸烤箱、智能米飯生產線等自動化設備正在有序作業,公司自主研發的PEMS軟件系統,實現了餐食供應的標準化生產、物流配送和質量控制。
“雙匯圍繞‘一碗飯、一頓餐、一桌菜’,開發‘進家庭、上餐桌’的餐飲產品,成立國宴大師牽頭,多位名廚為主,博士、碩士研究生參與的66人中華菜肴專職膳食營養團隊,以‘八大菜系’為代表的中華菜肴系列產品已全面投放市場。”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市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引領,統籌抓好六大重點產業鏈企業做大做強。
全面切入營養健康賽道,重點圍繞肉制品、面制品、休閑食品三大優勢領域創新升級,開展風味和營養健康雙導向研究,推出減鹽、減油、減糖和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的“三減三健”營養健康食品。根據國家發布的預制菜新標準,出臺支持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預制菜企業。
大力研發食藥同源產品,以中大恒源、大樹食品、瑪士撒拉、匯平食品等重點企業為載體,積極研發代糖、膳食營養補充劑等功能食品和食藥同源特殊食品,打造一批高品質爆品。
搶灘布局未來食品,依托中原食品實驗室開展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拓展蛋白獲取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綠色、可持續的食品生產模式。
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我市食品產業升級。我市以雙匯、衛龍等產業鏈“頭雁”企業為龍頭,以聯泰、統一等骨干企業為示范,以規上企業為主體,“一鏈一策”“一企一策”開展數字化診斷,分級推動食品產業數字化轉型,年底前將實現全市237家規上食品制造企業全覆蓋。重點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上下游企業數據互通、業務互聯,實現“以需定產、柔性生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食品企業探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服務型制造企業。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