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門打卡點。本報記者 尹曉玉 攝
記者 張志勇 張華朋 尹曉玉
走進臨潁縣瓦店鎮大李村,民宿小院、文創莊園、3D立體藝術墻繪等令人耳目一新。這里空氣清新、街院整潔,藝術氣息在田野、農舍和村道中流淌,整個村莊仿佛成為一座藝術空間,打破了人們對鄉村固有的印象。
近年來,大李村以民宿改造為基礎,以鄉愁文化為靈魂,以“文旅+康養+研學”為根基,讓和美鄉村之花綻放,打造了鄉村振興的“大李模式”。
鄉村獨具韻味
游客慕名而來
近日,記者來到大李村,古色古香、獨具韻味的街道映入眼簾。更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大李村村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把老街兩側的墻面粉刷一新,“我在大李很想你”“大理很遠,大李很近”……墻上氛圍感十足的標語,讓整個村莊充滿現代氣息的同時,又多了一份文藝范兒。
“我們大李村環境美、風氣正,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適合休閑放松。去云南大理太遠,我們大李又近又好玩。”大李村五福門前,幾名村民熱情地向正在拍照的游客介紹村里的游玩項目。
大李村位于臨潁縣瓦店鎮西南,總人口1653人,耕地面積2340畝,流轉土地1700畝。大李村是我市鄉村振興十朵金花村之一,先后獲得漯河市過硬黨支部、漯河市“四美鄉村”、漯河市景區化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榮獲漯河市人居環境提升觀摩第一名,被命名為河南省“五星”支部、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
大李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濤告訴記者,村莊的快速發展,源于大李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理念,黨支部在村里一直是至關重要的角色。自“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大李村堅持把“五星”支部創建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要抓手,強化支部建設、聚力產業興旺、建設宜居鄉村、穩保安居樂業、引領鄉風文明,夯實“創星”基礎,推動“五星”支部創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大李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留住美麗鄉愁
打造宜居環境
“柏油路直通家門口,房前小花園、屋后綠化樹,我們早晚有空還能到村民文化廣場跳跳舞,別提多幸福了。”談到村里環境,村民們紛紛贊嘆。
大李村在“五星”支部創建中首先做的是改善人居環境。通過聚力打造亮點、特色,向美而行,不斷扮靚和美鄉村,推動“生態宜居星”創建走深走實。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欽表示,2020年9月,大李村在瓦店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全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硬化道路1.1公里,種植樹木2000多棵,并在道路兩側統一栽種向日葵,打造花海景觀。建設廣場1個、公廁1座、少年宮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個、字圣書苑1家、游園5座、大三格化糞池1個,改造戶廁223個,改造荒坑3個,修建道路管網3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500盞,并在坑塘栽種荷花,打造“蛙聲喧夏夜,魚影動荷塘”的美麗家園。繪制以拍照互動為主題的藝術墻繪1000平方米,打造拍照打卡一條街。
同時,大李村引導鄉賢建設家鄉,吸引在外經商的成功人士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李躍軍是大李村人,在臨潁縣城做婚慶生意,事業發展得很好。2020年4月,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李躍軍出資,對村里的多座老屋進行改造。老屋煥然一新,成了耕織園、圖書室、手繪作品展示室和茶餐廳。
改造后的老屋,內部保留了原主體結構和主要元素,如木制大梁、地磚、高門檻及老式木門窗等。院子里,老磚壘成的墻壁上鑲嵌著水缸、瓦片等,院內的傳統農具、石磨更是觸動人們內心深處對老家的深厚情感。破舊門樓改造的五福門,用“篆、隸、行、草、楷”五種書法字體鐫刻著“福、祿、壽、喜、財”五個字。穿過一道道古老的門,仿佛穿越了漫漫時光。
鄉愁是傳統文化與鄉土文化在心靈上的刻痕與烙印,是傳統文化與鄉土文化藏于內心最為深厚的部分。大李村老屋改造,正是留住美麗鄉愁的重要舉措。這一切讓大李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打卡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去拍照、直播、游玩。同時,還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他們自發修復老宅,發展民宿、餐飲等產業。如今,大李村已經利用改造后的老屋打造出小吃一條街,夏天吃燒烤、喝啤酒,冬天圍爐煮茶。在這里,時間變得很慢,門外的喧囂被隔絕開來,仿佛過上了陶淵明筆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
大李村,也由一個冷寂的小村莊,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生機盎然的明星村。
發展康養項目
助推產業興旺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五星”支部創建的核心就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村容村貌的持續改善成了大李村招商引資的名片。2021年,頤安公司到大李村進行了11次的實地考察,決定由大李村村委會牽頭,統一從群眾手中流轉常年空置的老屋51座,轉租給頤安公司,用于建設中醫藥基地。2022年3月,頤安中醫藥基地正式破土動工,一期改造了21座民居,已經開發出六大功能展區,分別為:中醫藥文化園、知育學堂、頤家生活民宿苑、頤膳齋、頤康工廠、艾滿人間康養館。大李村建成了康養一條街。
其中,頤家生活民宿苑是對照星級民宿標準建設的鄉村康養民宿,每間民宿各有特色,院落環境怡人,綠化也融入了中醫藥文化,處處彰顯中醫藥文化魅力。頤康工廠主要生產各種艾制品,帶動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艾滿人間康養館主要開展艾灸理療,現有專業理療師3名,已吸引800余人次的游客和康養人群,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8萬元。
走在大李村的康養一條街,養生保健常識隨處可見,在頤家生活民宿苑,住著十幾名從全國各地到這里體驗中醫康養項目的人。今年64歲的小利是鄭州人,自從大李村的中醫藥康養項目對外開放,她已經來了四次。“我非常喜歡中醫康養項目,更喜歡大李村的環境,只要一到這兒,我的心就靜下來了。”小利告訴記者,這次她還帶了幾個朋友,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
通過“土地+文旅+中醫康養”的產業模式,大李村原本長期空置的老屋經過改造,成了展示中醫藥文化、進行康養的園區,讓村民有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為平原“空心村”發展樹立了榜樣。
今年70歲的村民袁麥蓮,家就在康養一條街上。“送完孫子上學我就沒事干了。在頤家生活民宿苑打掃衛生,每個月又多了一筆收入。”提及自己的工作,袁麥蓮一臉幸福。
此外,大李村以農耕文化和鄉愁文化為主題,大力發展親子游、研學游。“拍照打卡、同學聚會、學校開展研學活動、公司開展團建活動……在這里,他們學習農耕文化、制作手工布老虎,感受濃厚的中原鄉土文化氣息。據統計,2021年4月以來,大李村開展研學、公司團建等活動150余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創收近30萬元,22人在家門口就業。大李村集體經濟發展迎來新契機。
倡樹文明新風
共建美好家園
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大李村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讓村莊發展有“顏值”更有“氣質”。
為讓文明新風吹遍村莊,大李村全面推行“一約五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孝善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禁賭禁毒會)制度,并公示在村里顯眼位置。建設1000平方米多功能禮堂,建立老弱病殘日常巡訪機制。邀請藝術家入駐大李村的百年老屋,開辦文創工作室,帶領全村孩子開展農耕文化、傳統文化、手工制作等活動。
每逢節假日,大李村都會推出一系列村民喜聞樂見的特色活動。每年還開展“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弘揚傳統美德,引導村民向善向好。
采訪中,記者看到村里一個古井旁的小亭子里,幾位老人喝著茶、聊著天。“這幾年村里變化太大了,除了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素質也明顯提高了。孩子在城里住,俺老兩口搬回來了,還是在村里住著舒服。”今年70歲的村民李金明告訴記者。“俺家門口原來是臟亂差,現在成了廉政文化廣場,附近還有停車場、公廁。”74歲的村民李茍林告訴記者,本來全家人已經搬到城里了,因為這幾年村里變得越來越宜居,他就回來居住了。
如今的大李村,民風淳樸、鄉風文明,處處煥發出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