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煙草專賣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煙草專賣局的堅強領導下,落實上級部署,努力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助力全市鄉村振興。
集約化種植提效益
集約化種植,提升規模效益。把生態基礎作為先決因素,擴大適宜區域煙葉生產規模,提高煙葉種植集中度,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土地流轉等方式,持續推動煙葉生產向適宜區域集中。2023年,全市種煙戶戶均種植面積44.5畝,50畝以上連片種植比例達63%,為優化煙葉供給結構、提高煙葉生產效率奠定了基礎。
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優化生產方式。結合我市平原煙區特點,制訂《構建宜機化煙草農業標準體系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開展農藝標準與農機裝備驗證工作,提升農機裝備水平,降低煙農勞動強度,有力支持了煙葉產業減工降本。
綠色生產減污染
堅持綠色生產,減少農業污染。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全面推廣綠肥掩青、有機肥施用等土壤保育措施,示范推廣蚜繭蜂防治蚜蟲、東亞小花蝽防治煙粉虱等一系列“以蟲治蟲”典型方案。改造電能烤房570座,新建電能烤房25座,全面完成“三散”污染治理任務。
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積極推廣加厚地膜,做好地膜回收工作,有效治理面源污染。煙草行業援建的舞陽縣龍泉水源工程投入使用,優化了當地水資源配置,保證了項目區17.4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為涵養地下水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水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改善了煙區生產生活條件。
融合發展拓寬致富路
做強產業促增收。堅持“擴規模、彰特色、提信譽、增效益”工作思路,加強技術指導,增加生產投入補貼,有效降低了煙農種煙成本;公正公平收購,使全市煙農售煙收入戶均同比增加7500元。
拓寬非煙產業種植渠道。構建“煙葉+N”特色產業體系,利用閑置場所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食用菌、蔬菜、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促進多元經營增收。在臨潁縣窩城鎮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為煙農增收拓寬渠道。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