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道路運輸工作藍圖繪就——提升服務能力 助力經濟發展
3月5日,全市2025年道路運輸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認真落實省、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客運高品質服務、貨運高質量發展等道路運輸行業主責主業,擦亮行業綠色、智慧底色,夯實安全、穩定基礎,提升行業治理效能,繪就2025年全市道路運輸工作藍圖,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市交通運輸部門將持續發力,優化客運站點體系,推進客運站、公交場站等布局調整,計劃新增4個客運停靠點,打造2個多功能復合型二級以上客運站,新增1個出租汽車司機驛站,實現道路客運、城市公交等與鐵路、機場無縫銜接。
開展出租汽車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開展星級評比活動,激勵司機提升服務水平,推進巡游車運價動態調整、企業“三化”經營及新老業態融合發展。
以創建“公交都市”為契機,落實成本規制和補貼政策,制訂公交線網優化方案,新增2條適老化公交線路,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服務水平。
優化特色客運服務,深化聯網售票和電子客票應用,實現具備條件的三級客運站電子客票全覆蓋。新增3條定制客運線路、3至5條定制公交線路,并鼓勵定制客運線路向農村延伸,推動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業規模化發展。
加強服務質量評估結果應用,開展城市公交、農村客運、出租汽車行業常態化服務質量評估,強化補貼資金引導作用,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
推動貨運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市交通運輸部門將扎實推進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制訂并實施行動方案,推動傳統道路貨運企業轉型,培育各領域龍頭企業,支持雙匯等網絡貨運平臺發展,加強縣區運力調度,確保客運、貨運綜合增速達標。全力推動綜合樞紐建設,圍繞“134N”體系,打造物流樞紐節點和園區,培育示范區臨港物流產業園、源匯區冷鏈專業物流園,支持縣區建設省級綜合貨運樞紐。深入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落實省級政策,以項目化、清單化推進縣、鄉、村三級節點和融合線路建設,新增4條客、貨、郵融合線路,支持多部門共建農村物流體系,開展“快遞進村”提升行動。
提升駕駛培訓、維修工作質效,規范行業發展
市交通運輸部門將開展駕培機構規范化建設提升行動,確保培訓合同簽訂率、教練車合規率達100%,提高教練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持證率10%以上。圍繞檢測維修重點,開展新能源汽車維修能力建設,會同市市場監管部門抽查檢驗檢測機構,落實實車核查工作。全面落實營運車輛二級維護,加大二級維護企業建設力度;加強監管,抽查率10%以上;建立動態名錄庫,落實“三單一證”制度。
推動綠色、智慧、創新發展,引領行業新變革
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緊抓國家和省優惠政策機遇,使公交車動力電池、老舊車輛更新替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公交、出租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重型載貨車輛綠色替代率超50%。實現道路運輸證照電子化,深化智能視頻監控應用,實現“兩客一危一貨”車輛升級應用率、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巡游車智能視頻監控設備應用率均達100%,實現重點場站可視化調度管理。推動實施創新發展項目,在客運、站場、園區等方面開展應用項目研究,支持技術創新中心開發行業數據。
守牢安全穩定底線,保障運輸平穩有序
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推動企業組織學習應用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開展“兩類人員”安全考核和集中式教育培訓。
強化科技手段應用。依托省級平臺,建立報警信息分析、通報、約談機制,落實“兩客一危”企業賦碼管理和車輛駕駛行為監管,抓好普通貨運車輛智能視頻監控直連應用。
強化重點時段監管。落實重點時段“30條硬措施”,開展重點車輛日監測、通報和問題核查整改,做好惡劣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工作。
強化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確保問題整改閉環管理,開展警示教育和老舊客車隱患排查整治“回頭看”。
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開展應急預案評估,組織應急演練,壯大應急運輸隊伍。
夯實行業治理基層基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持續加強信用建設。拓展“信用+”應用場景,打造“信用交通”漯河品牌,建立新型監管機制,開展出租汽車頂燈“亮星”活動。
開展道路運輸專項治理。聯合多部門實施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圍繞包車客運、普通貨運等開展專項治理。
持續深化行業法治建設。貫徹落實相關意見,廢除妨礙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規定,推動《漯河市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和管理條例》出臺實施。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