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成果豐 “農”墨重彩譜華章 ——2024年郾城區農業農村工作綜述
2024年,郾城區按照“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工作要求,緊盯高質量發展主題,以富民增收為核心,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取得顯著成效。該區農業農村局先后被評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縣級先進單位、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先進單位、全市鄉村振興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工作先進單位等。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認真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省級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項目為抓手,整合資金742萬元,對全區16萬畝耕地進行秸稈粉碎深耕還田作業。及時足額發放耕地地力補貼3845萬元、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補貼60萬元,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提升。全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累計115萬畝,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9.1萬畝,實現糧食總產28.3萬噸,超額完成市定目標任務。2024年,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24.7億元,同比增長4%。
夯實特色農業基礎。該區將多元化發展特色農業作為貫徹落實大食物觀、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年全區生豬存欄46.38萬頭,出欄82.21萬頭;肉牛(羊)存欄3.23萬頭,出欄3.63萬頭;家禽存欄198.89萬只,出欄372.15萬只。該區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區,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605萬元,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全區累計培育“郾城鮮桃”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綠色農產品7個。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該區以食品企業需求為導向,推動良種繁育、糧食種植、收購倉儲、原料生產、食品加工等企業、機構深度合作,加強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累計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68家、家庭農場17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家、村集體經濟聯合社141家。組建雪健、新匯糧食產業化聯合體2家,推動5家龍頭企業、165家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實施訂單生產,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6萬元,同比增長5.5%,居全市第二位。
農田建設推進扎實。該區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實施總投資9000萬元的3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項目,覆蓋商橋鎮、李集鎮19個行政村,目前整體工程進度完成89%以上;圍繞“水韻沙澧”工作部署,整合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五虎廟灌區、淮河洼地治理、吳公渠治理等項目資源,全域謀劃高標準農田水系連通工程。截至2024年年底,全區共整治“三溝四渠”近500公里,干支渠連通80%以上。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該區扎實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結合“五星”支部創建工作,圍繞“2+1”工作任務,組織各鎮開展人居環境清潔行動。截至2024年年底,共拆除殘垣斷壁115處、危舊房屋20處,治理黑臭水體137處;安裝太陽能路燈3000余盞,種植綠化樹木14.15萬棵。2024年10月份,該區組織各鎮大力開展“秸稈清運攻堅周”活動,清理秸稈6萬噸,實現了可燃物禁燒和農村人環境持續改善的目標。
幫扶工作成效顯著。該區始終把脫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按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要求,綜合實施就業、金融、消費等幫扶措施。截至2024年年底,全區累計識別納入監測對象726戶2285人,幫助414戶1270人消除致貧返貧風險;全區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外出務工2285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49%;存量貸款475戶2057萬元,戶貸率46.12%,超過全市平均戶貸率5個百分點;發放精準扶貧企業貸款7筆4831萬元,帶動幫扶脫貧戶1018戶,覆蓋率達66%以上。消費幫扶方面,組織20多家企業在中國社會幫扶網申報認定消費幫扶產品28種;5款產品參加全省線下消費幫扶產銷對接活動;20家企業41種優質特色產品成為“豫農優品”。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