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4年召陵區“三農”領域特色亮點工作回眸
創建漯河市首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青年鎮),全市學用“千萬工程”經驗交流會在召陵區召開;
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取得突破,連續19年完成上級下達糧食生產任務,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前三季度,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增速15.4%,超額完成省定0.5%目標;
……
今年以來,在召陵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召陵區農業農村局錨定建設農業強區目標,以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聚焦糧食安全、鄉村產業發展、和美鄉村建設、農村改革提質等重點任務,切實提升農業農村工作質效,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走在全市前列。
聚焦穩產保供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近日,老窩鎮紅石橋村種糧大戶朱勇春來到麥田,接好水管,掏出水卡在農田灌溉機井控制終端一刷,機井“咕嘟咕嘟”抽出了水。“政府幫助建設高標準農田,保障更到位、增產有底氣。”朱勇春高興地說。
得益于召陵區農業農村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目前該區29.83萬畝高標準農田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近萬名像朱勇春這樣的種植大戶在現代化農業設施的幫助下,實現了豐產豐收。
據介紹,今年召陵區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2.04萬畝(夏糧32.7萬畝、秋糧29.34萬畝),超額完成市政府定下的59.54萬畝和區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定下的60萬畝目標任務。全年糧食總產34.22萬噸,其中小麥總產19.34萬噸,平均單產591.5公斤,較去年增產9.56%。
為保證糧食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全區累計排查溝渠739.01公里,完成清淤332.01公里、新開挖214.97公里,徹底打通全區農田溝渠堵點;籌措資金275萬元開展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全力提升耕地質量;6.9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全區永久農田基本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在惠農政策落實上,籌措306萬元資金完成小麥統防統治面積32.7萬畝,發放耕地地力補貼3344.7萬元;累計開展技術指導服務1000余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技術難題100余個;全年主要糧食作物投保面積累計達53.68萬畝,完成受災保險理賠1726.21萬元,全方位保障了群眾切身利益。
聚焦產業集群 加快鄉村產業興旺
在正大蛋業(漯河)有限公司雞舍內,先進的生產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從飼料管理、溫濕度調節到疾病防控,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的溫室大棚中,先進的傳感設備實時監測著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為農作物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條件……走進召陵鄉村田野,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召陵區農業農村局實施農產品品牌創建計劃,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全力推動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創建國家級(青年鎮)、省級(召陵鎮)農業產業強鎮各1個,申報省級鄉村特色產業示范鎮2個(老窩鎮、召陵鎮),省級鄉村特色產業示范村4個(白莊村、大徐村、枯河村、唐橋村),新申報“三品一標”產品2個(獼猴桃、甘薯)、綠色食品3個(小麥、玉米、花生)。圍繞“一鎮一特”,重點打造“甘薯小鎮”,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合作共建甘薯研究院,建立中原農投(召陵區)種苗研發中心,實現“小甘薯,大產業”。
堅持“農食融合、三鏈同構”。堅持“食品+”理念,依托雙匯預制菜、寵物經濟等調整種養結構,實現大徐村、唐橋村吊瓜訂單金額4300萬元,明明種植合作社的番茄、辣椒訂單金額17萬元,磚橋村的中藥材訂單金額400萬元……訂單農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區農產品對食品工業的適配性持續提升。
以“園區化”引領農業“現代化”。加快正大現代農業產業園、5G智慧辣椒產業園、召陵“甘薯小鎮”建設,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示范帶動全區農業現代化建設,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園4個、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
加大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達72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1家、市級30家;家庭農場達368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16家。全年新增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92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探索“農業+電商”模式。搶抓“直播+電商”風口,建立“1+4+N”校村電商推廣體系(漯河市職業技術學院、漯河技師學院;1個電商直播平臺;4支服務隊伍分包4個鄉鎮;N個村級實踐基地),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市委主要領導對校村電商實踐基地做法充分肯定。
深化“產業興旺星”創建。立足35個“產業興旺星”創建村產業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農產品深加工等,引導產業主體與雙匯中央廚房項目、安為先公司等合作,實現農業增效、村集體和農戶增收。
聚焦全域美麗 打造和美宜居鄉村
近日,記者走進召陵區各鄉鎮。寬敞的硬化公路、整潔的農家小院、滿臉笑意的村民、靜雅別致的鄉村旅館……無不裝點著美麗鄉村這張畫卷。
今年以來,召陵區農業農村局聚焦全域美麗,對標“千萬工程”成功樣本,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加力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升級,對全區154個村(社)、8條重點文旅線路持續督導整改,清理私搭亂建、殘垣斷壁650處,整治“空心院”等730多座,建設美麗小鎮4個。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整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鄉村建設項目51個,優先在13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實施。目前,已開工建設46個、完成建設40個,完成投資6.8億元。
不斷深化“四小園”創建,制訂農村“四小園”工程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持續鞏固提升“四小園”建設成果,累計建設“四小園”2685座、規范提升“四小園”1765座。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戶廁后期管理數字化服務運行平臺,高效運行“1+4+142”的戶廁改造三級服務架構,實現戶廁管理數字化,并完成全年新改戶廁1134戶目標任務,累計改造4.5萬余戶,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100%。
同時,扎實推進“生態宜居星”創建,對照六大創建任務,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宜居星”創建有機結合,開展創建培訓和日常督導,110個創星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2025年,我們將繼續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區這一目標,聚力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抓實鄉村產業振興、深化和美鄉村建設、抓好強村富民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召陵‘三區三基地一家園’建設貢獻力量。”召陵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毅說。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