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勇睿
近期,臨潁縣皇帝廟鄉吳集村大禮堂有些熱鬧。村民辦婚宴、滿月宴等喜事都樂意到此待客。
“在這里辦事就一個字——‘省’,不僅一桌餐能省二三百元,還省了租車費等開支。整場宴席下來省了一萬多元。”9月12日,剛辦過喜面宴的村民馬占營說。
“馬占營家并不是在城里辦不起宴席。他光種洋蔥,今年至少收入9萬元。”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栓柱說,“以前,村里有不少大操大辦紅白事的。自從村里完善了村規民約、把大禮堂提供給村民使用后,全村大操大辦紅白事的明顯減少了,比闊氣、講排場的現象基本沒有了。”
收取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是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絆腳石,給廣大群眾造成了較大經濟壓力,不利于鄉風文明。今年4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開展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把“整治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作為項目單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們按照項目單要求,先后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情況開展檢查90余次,督促他們帶頭厲行節約、弘揚社會新風。”臨潁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還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前哨”作用,把陳規陋習整治延伸至基層一線,露頭就治、嚴查快處,以清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為鄉風文明注入了清廉活力。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在全縣蔚然成風。
“通過集中整治,全鄉完善了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一約五會’機制,激發了村民自治新活力,改了陋習、樹了新風……”皇帝廟鄉紀委書記胡素景說。
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從解決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入手,精準監督、查改并舉,在強化正面引導的同時,派人深入一線開展督促糾治,重點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督促推動相關措施落實落地。截至8月底,全市共查處相關問題43個,教育、幫助、處理58人,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2個,推動建立完善制度22項。
“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徑,既關乎社風民風,也關乎黨風政風,需要常抓不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將通過不間斷、常態化監督檢查,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督促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弘揚新風正氣,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