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是基層治理的導航儀。近年來,郾城區以“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基層治理模式為主抓手,啟動紅色治理新引擎,大力破解“三無”樓院物業管理服務難點、痛點,以物業服務“小切口”撬動社區治理“大提升”,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堅持黨建引領
匯聚紅色力量
面對老舊小區眾多、群眾流動性大等難題,郾城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區域統籌能力和領導核心作用,組建街道、社區物業行業黨組織,探索打造小區黨組織牽頭、政府兜底承接物業服務模式。街道黨工委與知名物業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成立街道和物業公司聯合黨支部,堅持公益屬性,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為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的“三無”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不斷為“紅色物業”注入“紅色生命力”。
同時,推行社區大黨委制,成立小區黨組織,選派優秀黨員擔任小區黨組織書記,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指派街道機關黨員干部,聯合公安部門選派的黨員民警,下沉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或主任助理;成立社區城管工作站,讓區級城管隊員在社區辦公并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多元化調動“紅色力量”融入基層治理。
創新制度機制
強化運行保障
郾城區在新成立的小區黨組織、小區業主委員會中,建立矛盾調解化解、社區事務民主決策、議事協商機制,通過社區黨組織召開周民情座談會、月問題協調會、季工作評比監督會,打造“三會一體”的共治共商機制。今年以來,有效化解了遼河路沙田知音小區改造、區財政局家屬院物業收費等問題,暢通了居民、物業、業主委員會和社區黨組織之間的溝通渠道。
對“三無”樓院、專業化小區逐個登記造冊,摸清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每月督導檢查匯總,對街道“紅色物業”與社會物業管理成效進行對比,拿準痛點、開好“藥方”,不斷推動“紅色物業”健康發展。建立“紅色物業”誠信臺賬,設置轄區物業企業紅黑榜,成立小區監委會,促進小區業主依法、有序、良好地自我管理。
升級網格體系
實現共治智治
郾城區將社區劃分為網格,明確網格長、網格員和樓棟(巷)長,通過網格“微力量”匯聚治理“大能量”,實現社會治理、居民事務辦理網絡全覆蓋。建立“510圓桌會議”工作機制,“5”就是居民代表、棟(巷)長、網格員、網格長、社區第一書記五人共議,“1”就是每月召開一次會議,“0”就是實現黨群關系零距離,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以大數據引領網絡體系升級。建立網格化管理指揮中心,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開發智慧龍塔“居民通”、“網格通”APP,全面對接綜治、城建、戶籍、消防、環衛等部門的非涉密數據端口,變群眾跑路為“大數據”跑腿,變“治理”為“智理”。龍塔街道作為全省十個智慧社區建設試點之一,建立了覆蓋轄區11.3萬人的人口數據庫,繪制了涵蓋33576座建筑物、2932家商戶的棟巷戶圖,開發了“慧玲瓏”居民通微信小程序,將物業服務納入街道“惠玲瓏”APP全響應平臺,開設《隨手拍》《居民建言》等欄目,先后解決問題700多個。
郾城區以黨員干部為骨干,鍛造了一支社會治理鐵軍。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將分包小區的市級文明單位和轄區有影響力、號召力的共建單位作為“紅色物業”的理事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解決問題。在龍塔街道淞江小區,分包單位——區紀委負責政策宣講,共建單位——區環衛中心負責環境衛生,網格中的城管工作站負責經營秩序,小區的黨員志愿者負責日常巡邏、安全隱患排查,物業負責基礎設施提升等,擴大了黨的組織覆蓋面與工作覆蓋面,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張 帆 周永勝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