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漯河元素”
1月18日上午,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在鄭州開幕。省長王凱作政府工作報告。
這份報告回顧了2024年的發展成就,展望了2025年的美好未來。報告中頻頻出現的“漯河元素”,展示了漯河的風采,彰顯了漯河的擔當,凸顯了漯河的特色與貢獻,釋放出未來發展的強烈信號。
“漯河清‘五高’做法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加快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漯河金海千億氟硅新材料項目建設;加快漯河、平頂山融入鄭州都市圈步伐;支持新型電力裝備、現代食品等產業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沙潁河等13個港航項目建設;支持嵩山等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基地;加快建設雄商高鐵、平漯周高鐵、鄭州南站,開工焦洛平、南信合高鐵……”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漯河元素”,彰顯了漯河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積極貢獻,讓參會的漯河代表倍感榮耀與振奮、深受啟發與鼓舞。報告中精心部署的重點任務,為漯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與行動指南。
堅持項目為王,產業集群持續壯大
我市堅持食品工業、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發展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目前,全市食品企業達7000多家,產業規模達2500億元,食品產業鏈條貫通、生態完善,雙匯、衛龍、南街村等骨干企業發展勢頭很好,營養團餐、功能食品、休閑食品、寵物食品等一批新業態新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食品名城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圍繞重點產業鏈,我市接續實施兩批249個“三個五百億”創新引領型重大項目。金海氟硅新材料項目全面開工,正大300萬只蛋雞全產業鏈項目、微康微生態產業園、利通超高壓流體技術產業園等189個項目投產,冷鏈肉制品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寵物食品被譽為“河南新特產”。
圍繞擴投資、增后勁,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我市新開工省、市重點項目150個,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實施“三個一批”項目300個以上。平漯周高鐵、周漯平高速、S510漯舞快速通道建設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55%、90%、60%。開工建設漯河港擴容提質等項目,爭取開工建設臨港鐵路專用線,為交通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漯河力量。
圍繞提升高度、豐富內涵、增強支撐,組織縣區(功能區)、市直單位、重點企業開展4輪重大項目謀劃,儲備重大項目1694個,總投資9061億元,爭取的政策性資金項目和資金額度均居全省前列。
代表聲音:
省人大代表、臨潁縣委書記李俊偉:建議在政策供給、資源匹配、功能定位等方面給予支持,助力漯河食品產業持續做強做優,真正讓鄭漯食品產業帶成為標桿示范。
省人大代表、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相杰:王凱省長作的報告內容翔實全面、求真務實,用數據說話且直面問題,2025年的發展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建議繼續加大力度擴大內需,提高資金投放精準度,持續投入、動態調整刺激消費的領域。
堅持向“新”而行
創新生態加速構建
我市堅持以建設現代化創新之城為引領,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支撐搭建一流創新平臺,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推動一批創新成果轉化,加快打造“頂天立地”創新體系。2024年,我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三年平均增速、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均居全省第一位,研發投入強度達到 2.17%,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中原食品實驗室在省實驗室中率先培養碩博士研究生,突破關鍵技術32項、發布代表性成果40項,轉化上市科研新品11款。
持續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堅持平臺共建,與中國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6所高校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合作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與世界500強路易達孚、雙匯、正大等20家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帶動全市食品企業和創新平臺設備共用、人才共享,形成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支撐,是科創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堅持人才項目與產業項目一同謀劃、高層次人才與高能級平臺一同引育、人才發展大生態與用人單位“小氣候”一同營造的用人政策,出臺進一步加快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建設35條舉措,實驗室工作院士達到14名,高層次人才新增1562人,全市食品人才總量突破13萬,為現代化創新之城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
代表聲音: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文江: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漯河工作成果,是對漯河的肯定。建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后備人才培養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為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省人大代表,郾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占賓:郾城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道”,錨定食品創新核心區功能定位,努力建設創新活力迸發、創新基業長青的全國食品創新高地。
堅持為民惠民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20件省定、市定民生實事較好完成,打通“斷頭路”20條、改造提升老舊小區69個、新建雨污分流管網33公里、新增供暖面積720萬平方米、創新開展“六大周邊”停車專項治理、新施劃停車位3006個……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給群眾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改變。
聚焦群眾對高質量教育、醫療、養老的期盼,我市建成高水平高中,加速推進高水平醫院、養老產業綜合服務園等重大民生項目。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成功申本,填補了我市空白。
聚焦群眾多元化文旅消費需求,我市以賈湖文化、許慎文化、食品文化、商埠文化“四大文化”為依托,持續提升“七大文旅”項目,創新開展“十大精品”活動。沙澧河文化風光帶成為全市文旅消費經濟帶,千機飛“只有漯河”文旅品牌出圈出彩,食尚年華田園綜合體成為現代化食品名城農食科文旅融合的新標桿,賈湖遺址成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文化旅游重點推薦目的地。
代表聲音:
省人大代表,舞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暑光:建議省委、省政府加大對賈湖文化發展的關注力度,將賈湖遺址考古發掘和賈湖文化保護利用納入全省“十五五”文化旅游事業規劃,并把賈湖文化納入深化中華文明探源重點項目研究,通過省級文旅部門、融媒體等平臺,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持續提升賈湖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省人大代表,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史一鳴:建議用足用好國家一攬子逆周期調整政策,激發大宗消費潛力,用好專項資金、特別國債、貼息貸款等政策,推動保障房、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建設。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