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就是質量,就是話語權,就是核心競爭力。
全國首家、全國首個、填補國內空白……9月10日召開的“標準漯河”建設工作推進會議上,我市通報的一組最新統計數據令人振奮:
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我市“以標準化建設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受到國務院表彰;成功創建全國首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以衛龍美味為主導制定了全國首個調味面制品團體標準;先后創建了14個國家級、50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倍佳科技發布實施的6項食品級潤滑劑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食品級潤滑劑標準的空白,打破了我國食品級潤滑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標準漯河”建設成效斐然的背后是我市近年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標準化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標準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大力實施政策激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用標準化厚植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發展升級,以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展。
“標準漯河”賦能高質量發展
何為標準?標是尺度,準是準則。標準是一種公認的尺度和準則。有標可依,方能行之有序。
作為全色系天然色素制造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大恒源主導并參與了16項天然色素標準和48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通過了17項質量管理等相關體系認證,成為國內國際眾多一線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的主動權。”中大恒源董事長文雁君說。
讓中大恒源等一大批企業成為標準制定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是我市開展“標準漯河”建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建立了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省第一個編制了《全面實施標準戰略加快建設“標準漯河”實施方案》,在農業、畜牧業、氣象等領域先后成立7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多領域推進“標準化+”行動,全市上下形成了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
標準不僅是核心競爭力,還是高效能治理。近年來,我市開展行政服務標準化建設,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公共服務標準化信息系統;主導制定的《河南省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和服務規范》,成為全省第一部行政服務行業標準;市行政服務中心成為國家級行政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市機關事務中心制定的《市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維修工作指南》上升為河南省地方標準。
“標準漯河”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標準先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我市主導起草了《河南省生豬養殖標準體系》等二十多項省級地方標準,制定全市種植業、養殖業、園林綠化等地方標準352項,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全覆蓋的標準化種植養殖體系,成功創建全國首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
食品產業是我市傳統優勢產業,更是“標準漯河”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市積極引導企業、單位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在全國地市層面率先設立市長標準獎,對標準化工作突出的企業、單位進行獎勵。目前,我市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5項,國家、行業標準近百項,漯河食品團體標準21項,有力引導了相關行業和產品提質升級,初步打造了漯河食品標準品牌。
“標準漯河”厚植發展新優勢
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漯河、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漯河,需要高標準引領和支撐高質量發展。
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要求系統梳理、開展食品標準化工作,進行標準重構、科研攻關,突破標準提升瓶頸制約,推動更多產品達到國際、國家標準。
“標準是支撐經濟社會活動的技術基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東升表示,我市將立足產業發展實際,把標準引領作為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標準漯河”建設十大重點項目,努力推動肉制品產業實施標準化“領跑”、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產業實施標準化示范帶動、益生菌及其制品產業實施標準化推廣應用、天然色素等食品添加劑產業實施標準化“領跑”、寵物食品產業實施標準化規范提升、功能食品產業實施標準化創新研發、機械制造產業實施標準化創新提升、冷鏈物流產業實施標準化提升拉動、特色農產品產業實施標準化助農惠農、預制菜產業實施標準化品牌創建。
標準決定質量,有了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只要我們持續推進‘標準漯河’建設,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支撐作用,就一定能積蓄發展新動能、厚植發展新優勢,高標準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郭東升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