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在源匯區的農村公路上,記者看到道路平坦舒適,路兩側種植的玉米等農作物長勢喜人,沿線造型別致的路域文化牌也讓人眼前一亮……目之所及,一幅宜居宜業的新藍圖、富足圖,正在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的源匯區徐徐鋪開。
8月25日,記者走進位于源匯區空冢郭鎮王會朝村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50座大棚已進入短暫的“休養期”,一些工人正進行維護工作。“前兩個月,玉菇甜瓜、小吊瓜等農產品上市的時候,全國各地來運貨的大貨車在示范園排成了長隊。”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印年說,這都得益于便利的運輸條件,貨車下高速后,由漯舞路拐至皇十線就可直達示范園,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如今的皇十線兩側,桑葚、草莓、火龍果等種植園遍布,每逢瓜果上市期,來運貨的車輛絡繹不絕。但多年前,皇十線還是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村民出行不便,更別提運輸瓜果了。新建成的皇十線為雙向兩車道,按照三級標準建設,路面平坦舒適,便利的交通也帶動了周邊鄉村的經濟快速發展。
皇十線的建設只是我市各地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的一個縮影。如今,我市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旗”“牛鼻子”作用,積極落實省定重點民生實事,農村公路建設和管護能力顯著提升,一條條美麗的農村公路搭建了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改建農村公路80公里、改造危橋20座是今年省定重點民生實事。”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農村公路工程部部長張浩告訴記者,該中心組織業務部室集中研討,將建設任務分解,采取“一圖一表一臺賬”的方式,明確責任分工;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組建項目技術指導小組,參與項目建設全過程,加大督導力度,及時解決存在問題;高位推進項目實施和資金支付,聯合市督查、質監部門共同嚴把建設質量關。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83公里,占民生實事年度目標80公里的104%;完成危橋改造15座,占民生實事年度目標20座的75%,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項目建設資金緊張的問題,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動作為,組織開展項目規劃儲備工作,按照省、市確定的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方向,分析我市農村公路的薄弱環節,針對縣道、鄉道提升改造,建制村、自然村道路改(擴)建和支持地區產業發展等開展項目的調查規劃,納入項目庫管理,組織縣區開展存量危橋的前期施工圖設計和審查批復工作,加強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及時反饋我市項目規劃情況和建設需求。
在新改建農村公路和危橋改造的同時,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提升道路管養能力,推動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的提檔升級,健全農村公路“路長制”,依托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道路提升整治。今年上半年,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累計完成路面修復2.4萬余平方米,整修路肩、疏通邊溝300余公里,更新道路標線100余公里,補栽路樹7千余株。同時,結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五星”支部創建等,加速推進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綠色廊道”建設,統籌推進農村路域環境優化美化,助力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