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 丹 通訊員 袁立奎 董海軍)“三夏”將至,我市及早謀劃、科學部署、周密安排,全力做好農機準備工作,確保小麥顆粒歸倉、秋糧適時播種。
精心組織,持續加強服務保障工作。成立了“三夏”農機生產服務指導組,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為“三夏”農機生產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從4月開始,我市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指導農機手對“三夏”所需農機具進行保養、檢修和調試。截至目前,全市已檢修各類農機具13.03萬臺(套),其中檢修小麥聯合收割機4284臺。與中石化、中石油聯合出臺了農用柴油優惠供應和保障措施,確保麥收作業用油順暢供應;組織各縣區積極聯系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機維修點,協調“三夏”生產關鍵機具的供應,開展送技術、送維修、送配件到地頭等優質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和農機安全宣傳培訓,積極推進綠色、智能、復式、高效農機化技術裝備普及應用。開通農機24小時服務熱線,為機手提供農機維修、油料供應、天氣預報、作業價格等信息服務,隨時為農民和農機手提供咨詢服務。組織各縣區按程序免費發放跨區作業證,落實跨區作業機車免繳車輛通行費規定;“三夏”期間在全市高速路口、交通主干道設立接待服務站,為跨區作業機手提供路線指引、作業信息等服務。
“外引”“內調”相結合,組織各縣區摸清機具底數,抓實機具引進和機具調度。加強與公安、交通部門溝通協調,開辟跨區作業“綠色通道”,確保關鍵農時滿足全市用機需求。目前,我市小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4284臺,協議引機1580多臺,收割高峰期全市投入收割機將超5800臺。依托“河南農機云”平臺信息化優勢,實現對已安裝上線的614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在市域內的精準調度,解決局部缺機問題。
查找短板弱項,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在全省率先成立區域農機服務(聯盟)中心并安裝農機社會化服務管理軟件,以農機常態化服務和應急救援為重點,聚合“線上”“線下”農機資源,在跨區作業、服務生產、維修保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解決農機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開展糧食應急搶收和抗旱排澇等農機救災作業。根據各縣區烘干能力建設需求和現有烘干中心(點)建設情況,引導建立布局合理、體系完善的糧食產地烘干體系,全面提升糧食烘干能力。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