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落戶在漯河市的中原食品實驗室是河南省首個由省轄市主導建設的省級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吸引了全國12名兩院院士加入。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已由初建時80%以上的院校項目轉變為現在80%以上的企業項目。這樣的變化給當地食品產業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漯河市是首家中國食品名城,食品產業集中度高、鏈條長。2024年前兩個月,全市食品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9.2%。在一家食品企業,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專家團隊正在和企業研發團隊一起,對即將上市的面包新品進行最后的參數調整。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面包每100克含白砂糖6克至8克,而這家企業正在研發的面包每100克含糖量少于0.5克,但口感和正常面包幾乎一樣。
中原食品實驗室科研人員、博士生韓蘇蘇說:“我們用自己生產的一種食用酶制劑把蔗糖轉化成低聚果糖,為面包‘降糖’,并增加它的膳食纖維,促進人體吸收,不影響它的貨架期,也不會影響它的穩定性,滿足了低糖人群的需求。”
韓蘇蘇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在讀博士生,研究的就是這種食品添加劑——酶。如今,她的科研成果迅速應用到企業生產中。這讓她有點意外。
韓蘇蘇說:“這項成果轉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激勵。它意味著你做的東西不是白費的,不是架空在實驗室里邊,而是進入工廠了。”
目前,中原食品實驗室已組建了由29名國家杰青、長江學者領銜的24個科研團隊,匯聚了省內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
陳歷水是中原食品實驗室最早一批簽約的全職科研人員。現在,他研究的課題大部分來源于食品企業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原食品實驗室副主任,陳歷水介紹:“所有的全職人員入職之后的第一個月跟工人同吃同住,了解企業的情況和訴求。”
中原食品實驗室成果轉化處的趙紫薇介紹,中原食品實驗室每個月會組織院士、科研團隊、企業家座談,落實相關項目情況,共同解決研發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為了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漯河正在打造食品科創園,通過建立“實驗室+研究生院+中試基地+產業園區”全鏈條科研轉化體系,形成食品行業的新質生產力。
河南省漯河市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趙世杰表示,他們將不斷推出更多適應市場、引領市場的產品,讓企業快速獲得更大的收益,進一步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據央視網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