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土、開溝、施肥、放姜種、覆土……4月9日,在舞陽縣侯集鎮秦莊村種植大戶秦玲周的生姜種植基地,姜農們分工明確、配合有序地在種植生姜,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耕圖”呈現眼前。
“姜種之間要保持距離,肥料不能挨著放……”秦玲周不時停下手中的活兒,指導村民正確栽種生姜。秦玲周告訴記者,雖然人工種植生姜速度較慢,但種出來的姜更為均勻,對生姜后期生長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種植了100畝生姜,每畝地可產1.5萬斤左右。去年生姜行情好,每斤收購價近3元,一畝地能凈賺兩三萬元。”秦玲周向記者介紹,“生姜市場都是以質論價,所以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從選種、播種到苗期的生長管理都很嚴格,確保每一個環節不出差錯。”
秦玲周不斷摸索學習生姜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靠種植生姜,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是秦玲周種植生姜的第十二個年頭。“生姜種植成功后,村民、親戚和朋友在我的帶動下也開始種姜。看著他們的收入提高了,我也打心眼兒里高興。”秦玲周說。
生姜春天播種,霜降前后收獲。播種、管理、收獲期間都需要大量人工,這也帶動了侯集鎮周邊村的村民就業。“在家門口跟熟悉的姐妹一起干活,開開心心就把錢掙了。一天能掙五六十元。”工人張彩鶴說。
近年來,侯集鎮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生姜種植,已在秦莊村、大崗村、西蓮花村等建立了生姜種植核心示范區,種植面積達200余畝,生姜產業已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