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丹 張軍亞)4月1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第1次季總結、第33次月講評暨第126次周交辦會議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級有關會議、領導批示要求,通報一季度交辦事項推進落實情況,安排部署近期重點工作。市委書記秦保強主持會議并講話。市長黃鈁安排工作。賈宏宇、李思杰、王克俊等出席。
秦保強指出,一季度,全市上下發揚奮發進取的精神,以敢于擔當、拼搶實干、創新攻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斷探索突破;成功召開市兩會,提出“聚焦高質量、奮勇爭第一”的更高要求,推動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有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項目謀劃建設接續掀起新高潮,文旅文創促消費持續火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要充分肯定成績,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鞏固全面領先、持續領先的發展態勢,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秦保強強調,經過一個時期的接續奮斗,漯河經濟增速持續領跑,高質量發展勢頭迅猛,食品產業特色鮮明,創新發展全面起勢,各方面優勢積厚成勢,已經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奮力推動新時代漯河“二次創業”。實現“二次創業”要以思想解放為總開關,敢于領先、敢于爭先,堅持“文化點亮城市、產業彰顯特色、創新引領未來”主基調不動搖;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內核,聚焦現代食品、先進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三大食品產業主攻方向,接續謀劃實施“三個五百億”創新引領型重大項目,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鮮明主題,重質量、提效能、強品牌,實現“形神兼備”;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轉型、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以統籌發展和安全為保障,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改革中化解矛盾、在創新中贏得主動。要正確處理好“攻”和“守”的關系,保持清醒、以攻為守,更加奮發進取,鞏固拓展發展成果,不斷實現新的突破;處理好“增”和“減”的關系,堅持以質量、效益、標準為中心,做大優質增量,算好發展“長遠賬”,著力化解負債建設、利率虛高、成本核算、閑置資源及征收安置等方面存在問題,瘦身健體、輕裝上陣;處理好穩住基本盤與創造增長點的關系,抓實重點項目建設,穩住經濟大盤,依靠發展新質生產力催生新項目、新動能;處理好內生動力與對外開放的關系,充分發揮主動性、能動性,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占領更多市場,拓展多元空間;處理好工作力度與群眾承受度的關系,精準把握“時度效”,做到得法得當得力得人心。
就抓好近期重點工作,秦保強要求,要強化經濟運行精準調度,圍繞奮勇爭先、穩妥持續做到看得遠、行動快、部署早。要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精心籌備“三個一批”、重點項目觀摩等省市重大活動。要高標準籌備第二十一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凸顯品牌云集、創新活力、美食文旅融合的特色。要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不斷豐富“現代、典雅、清新、活力”的城市內涵。要做好清明假期相關工作,以沙澧河“萬燈迎賓”、千機飛“只有漯河”、食品城品味“漯河宴”、汗血寶馬“漯河傳奇”等品牌為引領,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倡導文明祭掃,加強隱患排查,守牢安全底線;嚴格值班值守,強化應急處置,確保社會大局安定有序。
黃鈁在講評第一季度重點工作后指出,要深入推動出國考察對接推介成果的落地,持續跟蹤各類招商線索,推動更多企業、商協會來漯參觀考察、投資興業;進一步建設運營好中原食品實驗室,以與瓦赫寧根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為契機,建立密切溝通對接和互訪聯絡機制,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漯河轉化;積極籌備第二十一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學習借鑒國際食品展會先進辦展經驗,對照上屆食博會的遺憾清單,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全面提升辦會水平;用好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積極開展招商邀商,持續推介漯河、推介漯河產品,推動更多地方特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拓展發展新空間。要強化經濟運行調度,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引導企業開拓市場、鞏固優勢,搶占新賽道、實現新增長;緊盯重點領域,加密調度頻次,做實實體工作,延續好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要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建強專班、駐扎工地,讓專班真正“專”起來,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類問題;搶抓春季“黃金”施工期,臺賬式管理、清單化推進,推動“三個一批”、省市重點、國債資金、七大民生等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扎實推進城市更新,用好城市體檢成果,編制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規劃;充分征求群眾意見,一區一策、結合實際,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連片改造,推動居民生活環境和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持續抓好市區停車場建設管理工作,重點圍繞“六大周邊”,科學統籌謀劃,合理組織施工,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群眾生活影響。要抓好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緊盯點位查漏補缺,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要守牢安全發展底線,統籌做好債務化解、生態環保、防汛抗旱和清明節假期安全生產、火災防范等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有序。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