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西城區的漯河智慧島人力資源產業園,現代感十足的辦公環境令人眼前一亮。
記者看到,3000多平方米的園區內,展示廳、共享辦公區、業務洽談室、多功能培訓室等一應俱全。園區運營方漯河云基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巧娜說,這里已經成為人才匯聚和技術創新的新高地。
2009年,從國企辭職的陳巧娜選擇了自主創業。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支持下,陳巧娜帶領團隊建成了以資源共融、數據共享、協同共治、價值共創為核心的漯河智慧島人力資源產業園。2021年7月,該產業園成為我市首家市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園區內設有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一站式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基地、頭部企業專區、高品質洽談區,著力打造集人才集聚、產業集群、服務集約、創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多元化人力資源服務和人才創新創業新高地,重點開展企業引進、創業服務、資源整合、行業交流、供需對接等合作,提供校企合作、求職招聘、人才培訓、企業孵化、科技創新等服務,并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解讀、業務指導、政策法規培訓等服務,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自有技術和研發團隊是我們最大的創新點。”談及企業創新發展的秘訣,陳巧娜直言,在國內類似的園區有很多,但擁有研發團隊和技術儲備的企業并不多,這也是短短三年間企業得以迅猛發展的核心所在。
吉牛平臺:創新驅動 科技化就業更便捷
“吉??萍贾悄苡霉て脚_,讓用工更便捷更規范;對接企業需求,用科技賦能科技化就業。”小程序搜索“吉牛助手”,首頁醒目位置幾行大字令人耳目一新。記者看到,物流配送、專業設計、市場推廣、教育培訓等十余項用工分類一目了然。
“這款自主研發的創新創業平臺不僅為自由職業者提供了合適的靈活就業機會,也為用工企業提供了專業的技術人才。”陳巧娜說,目前,吉牛平臺已服務企業300多家,帶動數十萬人就業。
為了給更多企業和就業人員提供人力資源方面的便利,陳巧娜帶領研發團隊先去外地學習先進經驗,再根據本地實際融會貫通,不斷改進平臺模式。她認為,做研發不能照搬外地模式,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發真正適合我們本地的平臺。
“我們先開發一個簡單的版本試用,在應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優化,直到平臺逐漸趨于穩定和成熟。”陳巧娜說,吉牛平臺在2022年已經非常成熟。通過不斷優化更新,如今,客戶的多方面需求都能在平臺上輕松快捷地得到滿足。
當然,平臺開發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因為平臺要對接銀行、支付寶、阿里云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這期間,如何讓對方充分認可吉牛平臺并達成合作,是公司面臨的一大挑戰。“為達成合作,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陳巧娜說,經過幾番努力,最終吉牛平臺成為他們的優質供應商,成功達成合作。如今,吉牛平臺所屬的河南吉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開發并獲得了20余項軟件著作權。
綠寶平臺:科技加持 搶占市場先機
2021年12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于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政策》。新政策出臺是落實《“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推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趨勢。
政策出臺這一天,元旦將至,很多人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氛圍中。此時,陳巧娜敏銳地覺察到,這一政策將為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白天走親戚,晚上寫代碼。”公司技術總監付賀兵笑談,那年春節假期,每個技術人員都把電腦抱回家開發軟件。
“誰跑在市場前,誰就能贏得市場。”陳巧娜說,第一時間讀懂政策后,搶占市場先機,春節后打響行業內的第一槍是她當時的想法。雖然面臨春節假期,但員工的敬業精神和極強的執行力也深深地感動了她。
春節過后,綠寶助手小程序和綠寶平臺同步上線。該平臺針對再生資源行業實現了交易全流程的可視可控。平臺一上線,便吸引了國內多家上市公司進駐。
綠寶平臺集信息發布、業務流程管理、項目結算、物流服務、風險控制等功能于一體,主要包括客戶風險評估、業務流程跟蹤、完稅數據服務等系統,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不僅為行業提供了便利,還實現了全流程記錄。此外,平臺還開通了稅務監管賬號,為稅務部門監管提供了便利。目前,綠寶平臺擁有6項技術專利。
云基地管理平臺:技術賦能 降本增效
“通過云基地管理平臺,我們實現了降本增效。”傳統園區管理是通過人來管理員工和企業,管理成本高且效率低。隨著園區入駐企業越來越多,為把服務做得更好更細,陳巧娜決定先學習再創新。她在借鑒上海一家服務全球上萬家企業的平臺系統的基礎上研發了云基地管理平臺。
該平臺上線后,從政策咨詢、業務流程管理到企業落地,可實現一體化管理。通過這個平臺,一個管理人員可以同時管理20家、50家甚至100家企業,為園區招商、服務和管理提供了極大便利。
采訪中,陳巧娜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流程。在招商階段,管理人員只需要向客戶發一個核準二維碼。專業的審核評估人員會根據客戶描述的業務范圍進行行業細分和了解,研判該企業是否適合入駐園區。在服務階段,企業入駐后,人員不需要到園區現場,可登錄平臺掃二維碼提交信息。后臺工作人員會對企業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確認核實后,幫企業進行工商注冊全程辦理。在企業開展業務時,平臺會進行專業跟進,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針對一些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共性風險,平臺會幫企業自動篩選并統一調配資源協助解決。
目前,園區已招商入駐企業100多家,涉及全國二十多個地區60多個行業;服務客戶200多家;服務企業包括FESCO、優稅貓、云稅數字、快樂沃克等行業領軍企業;創立了一系列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信息、供應鏈交易、支付服務為一體的復合型平臺。截至目前,園區累計產值突破百億元,實現稅收超億元。今后,園區將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通過數字化人力資源服務,以集群發展延伸產業鏈、以創新發展提升價值鏈、以融合發展打造供應鏈;通過集聚眾多不同業態的企業,產生商機的嫁接,讓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本身迸發經濟活力,助力漯河跑出創新發展的“加速度”。
“通過科技創新,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了園區的品質服務,也吸引了更多的優質企業扎根漯河!”陳巧娜說,她將繼續腳踏實地干實事,為帶動就業和漯河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