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菊花。
“我們種的菊花出口到韓國和日本,銷路很廣,經常供不應求!”在召陵區青年鎮回南村,一座座菊花大棚整齊排列。9月7日,大棚負責人冀歌告訴記者,他種植的菊花遠銷海內外,帶動了附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五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冀歌夫妻二人回鄉創業。“我之前種過中藥材,因氣候不適宜,效益并不好。”冀歌說,回鄉首次創業失敗后,他于2019年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500畝土地。2021年1月,他加入了村“兩委”班子。
“作為村委委員,他一直想著為村里做點啥。”回南村黨支部書記殷坤榮說,怎樣幫助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增加經濟收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是村“兩委”班子一直思考的問題。
在村“兩委”的支持下,經過多方考察,冀歌結合本地特色,最終決定種植菊花。
2022年,冀歌種植了十多畝菊花。因為是露天種植,一年只能種一茬,收益較低。今年3月,他擴大產業規模,投資搭建了17個大棚,一年可以種兩茬半,大大提高了收益。
“我們種植的菊花屬于鮮切花,采摘后需要打包冷藏運輸。”冀歌告訴記者,露天種植受季節影響大,在大棚內一年四季都能種,而且能利用燈照自主控制花芽分化,調節其上市時間。“最貴時候一株賣5塊、8塊的都有,淡季時價格在9毛到1塊多不等。”冀歌直言,鮮切菊花的價格隨著市場行情變化浮動較大。
“干一天能掙60塊錢,比出門打工方便多了。旺季忙起來還有額外的加班費!”幾名五六十歲的阿姨在大棚內熟練地采摘著菊花。
據了解,菊花銷售旺季時,能帶動周邊村民1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目前,每天約需80多個村民采摘菊花才能滿足銷售供應。
“今年大棚種植收益不錯,村民看到經濟效益這么可觀,種植的積極性也很高。”在冀歌的帶動下,目前村里已有一家農戶種植了4畝菊花。“村民可以入股也可以自己種,形式很靈活。”殷坤榮說,只要能把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全村人共同發家致富,村“兩委”班子全力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發展菊花產業。
“大棚種植收益穩定后,我們打算在村里把冷庫建起來,打造育苗基地。”冀歌表示,經過朋友牽線,目前,他種植的菊花不僅有北上廣等大城市的訂單,還通過冷鏈運輸,遠銷韓國和日本。
作為市級衛生村、區級森林村莊,回南村依托一朵朵鮮切菊花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們修建了新村室,修整了游園。村容村貌越來越好了!”殷坤榮表示,菊花種植產業為全村人打開了一扇致富的新窗口。她將帶領全村人繼續奔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