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小敏)9月6日,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學,我市城區20所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全部投入使用,實現了招生。
新建學校
名校帶動 提升辦學水平
西城區丹江路學校是一所新建學校。市民李女士的兒子就是這所新學校的受益者。李女士的兒子小學時就讀于漯河小學,一家人居住在漯河小學附近。兩年前,李女士在漯河西站附近購置了新房并搬去居住,此后孩子到哪兒上中學成了一家人操心的事。正當她焦慮時,新建成的西城區丹江路學校開始招生,解了附近居民的燃眉之急。李女士說:“新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教師是從全市各個名校遴選出來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孩子在這里上課,我們很放心!”
李女士的話也代表了附近不少居民的心聲。據悉,西城區丹江路學校建成前,西城區城區只有一所公辦學校——漯河市實驗小學西城分校。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加速。為了滿足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2019年,我市啟動規劃建設西城區丹江路學校項目。項目于2019年1月立項,2020年3月開始建設;2020年9月,小學部一年級開始招生;2021年9月,一年級至七年級招生。目前,小學部有22個教學班、中學部有4個教學班,有教師83名。
據了解,我市新建學校均推行“強校+新建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從名校遴選教學和管理師資力量,與名校聯合辦學。各新建學校新招聘教師通過到名校任教或接受培訓等,提升教學和管理水平。如:西城區丹江路學校小學部就與漯河小學形成教育集團,初中部與市三中形成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內教師交流、統籌課程規劃等方式,提升辦學水平。
改擴建學校
整合資源 促進均衡發展
舞陽縣第四實驗小學是由原舞陽三高于2019年改建而成,主要是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
在市區交通路南頭,源匯區交通路小學也迎來新生。源匯區交通路小學前身為大荊莊小學,因原校舍建設年代久遠,加上師資力量薄弱,存在著生源不足的問題。但是,在距該校1公里左右的許慎小學等學校,則面臨著大班額嚴重問題。為解決大班額問題,2019年我市啟動了交通路小學改擴建項目,總投資3800萬元,新建的教學樓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包括34間標準教室、10間輔助教學用房,可容納1620名學生。學校建成后掛牌許慎小學南校區,與許慎小學校本部同屬許慎小學,一個法人,一套班子,實現資源共享。
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許慎小學招收的一年級新生全部到南校區就讀。許慎小學校本部21位優秀教師自愿到南校區教學,使兩個校區在師資方面實現真正的融合。這不僅解決了原來交通路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也解決了許慎小學的大班額問題。
據了解,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市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問題,2019年起,我市投資30億元,新建、改擴建20所學校。其中,臨潁縣2所,即黃龍學校、櫻桃郭學校;舞陽縣2所,即舞陽縣第四實驗小學、舞陽縣第五實驗小學;郾 城區7所,即郾城區太白山路初級中學、郾城區太行山路小學、郾城區嫩江路小學、郾城中學、郾城小學、郾城實驗中學、龍湖學校;源匯區4所,即源匯區嵩山路學校、源匯區第三實驗小學、源匯區許慎小學南校區、源匯區實驗學校;召陵區2所,即召陵區第二實驗中學、召陵中學;經濟技術開發區1所,即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1所,即西湖學校;西城區1所,即丹江路學校。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