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住比在家好多了!衣服臟了有人幫俺洗,冷了、熱了都有空調,吃飯有人給端到跟前……現在政府的救助政策真是好啊!”日前,搬到瓦店鎮扶貧兜底保障托養中心半年多的溝王村孤寡老人于德何向筆者說起自己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以來,臨潁縣出臺《臨潁縣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托養工作實施方案》,深入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以“兜準、兜牢、兜好”為目標,探索出以“集中供養、醫養、托養”為代表的“三化四養”精準兜底保障模式,精準發力、補短促弱、狠抓落實,確保兜底保障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三化”確保兜底精準。“三化”即識別精準化、投入多元化、管理規范化。在兜底人員識別方面,堅持把“兜準”作為兜底保障的“第一粒紐扣”和基礎性工作,統一認定標準,規范認定程序,確保應兜盡兜、不落一戶。目前,全縣建檔立卡未脫貧戶1566戶4117人,其中精準識別兜底保障戶377戶532人。在資金投入方面,按照“政府投入為主、個人自籌為輔”“鄉鎮負責、縣級補貼”的原則,在統籌好部門政策性資金、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的基礎上,創新設立“一事一議”專項救助資金、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收益資金,目前已經按照未脫貧貧困群眾人均930元的標準撥付鄉鎮,共撥付資金382.88萬元。在規范管理方面,采取“一家一碼、一戶一計、一人一策”的辦法精準施策:對各類托養機構明確細化達標標準,劃定扶貧兜底保障專區;建立規范入住、妥善退出、監管服務、動態管理四項機制;建立“周例會”“掛圖作戰、對表推進”“督辦令提醒函”“疑難問題集中研判”四項機制,確保兜底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四養”托管兜底。臨潁縣從改革中尋突破,不斷探索并完善村級居家托養、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社會養老機構集中托養、精神病醫院集中康復治療等托管兜底保障機制,確保兜底保障各項工作高效、穩步推進。居家托養:由鄉、村兩級確定居家托養對象,并從托養對象的近親屬中選取有責任心、有能力的托養人,與其簽訂四方托養協議。托養人每月月初向所在村委會報告被托養人的基本生活情況,村級責任人每周一隨訪,鄉鎮分包責任人每月一督查,并記錄在冊。鄉鎮敬老院托養:以鄉鎮敬老院為基礎,在全縣各鄉鎮建立臨潁縣鄉鎮扶貧兜底保障托養中心,托養對象為建檔立卡兜底保障對象中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員。社會養老機構托養:經過前期考察、比對,選取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醫療技術支持的北徐孝養院,將其打造成臨潁縣扶貧兜底保障托養中心,采取分區管理、集中托養模式,以全縣的建檔立卡兜底保障對象中失能、半失能人員為主,進行集中托養。精神病醫院康復治療:在臨潁康泰醫院加掛臨潁縣扶貧兜底保障精神病康復治療中心牌子,設立健康扶貧專區,采取集中康復治療模式。
截至目前,全縣需要居家托養的388人已有376人簽訂居家托養協議,鄉鎮敬老院已入住兜底保障托養人員30人,入住精神病院康復治療的兜底保障人員51人,社會養老機構托養、醫養半失能、全失能、重度殘疾人共19人。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