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強生于1930年,召陵區老窩鎮下堤劉村人。1947年3月入伍,原陸軍第24軍74師222團1連戰士,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一次,1954年4月退役。
一提起他,村里人都會說,他是個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英雄。近日,記者來到劉付強老人家中,聽他講述他親歷的抗美援朝戰爭。記者見到劉付強老人時,他正和幾位老人玩紙牌。“上年紀了,玩玩牌動動腦子好一點。”劉付強老人微笑著告訴記者。劉付強老人的聽力不太好,但說起抗美援朝的那段歲月,老人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劉付強老人。
劉付強老人告訴記者,1947年3月,他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他跟隨部隊到達朝鮮。
“不是打仗就是打山洞,用錘子一錘錘地打:美國人的炮彈來了鉆洞里。”劉付強老人回憶說,印象中他打了三次仗,前兩次規模比較小,持續時間比較短,第三次則非常激烈,持續時間比較長。
面對槍林彈雨,剛開始劉付強心里有些害怕,但一場戰斗下來,他說自己的膽子也大了起來,再也不害怕了。
問起是否害怕犧牲,劉付強老人笑著說:“哪會怕犧牲?上了前線,你還能往后退嗎?要勇敢!”
劉付強老人記憶中的第三次戰斗非常激烈。戰斗從早上6點開始,大炮轟鳴,槍聲不停,直到晚上11點40分左右,敵軍揮舞白旗,雙方才停炮停戰。也正是在這次戰斗中,劉付強的手腕處被子彈打傷,腰部被炮彈炸傷。至今,劉付強老人身上還留有疤痕。
劉付強老人回憶說,當時因為戰斗緊張,他只知道自己腰部受傷,卻沒有注意到手腕處也受了傷。腰部受傷后,他依舊堅持戰斗。從戰場上下來,戰友們告訴他,他才發現自己的袖筒里滿是血,才發現手腕處被子彈打傷了。
劉付強老人說,他的許多戰友英勇犧牲,其中最不能讓他忘懷的是彈藥手小林。在他的印象中,小林總是扛著裝有1200發子彈的箱子。當時,小林剛滿18歲。敵方炮彈襲來,來不及躲避的小林被一發炮彈擊中犧牲。
“非常好的一個小伙子……”劉付強老人眼里滿是哀傷。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劉付強回到地方。通過好友介紹,他認識了妻子武轉妮。夫妻二人生育了4個兒子。為了養家,劉付強干過建筑工、煤炭工、炊事員等。后來,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兩個人回到下堤劉村一邊務農一邊養育4個兒子。
“他很少給兒子們說他過去的事。”武轉妮老人說,因為家中失火過、多次搬家,劉付強過去獲得的軍功章和年輕時拍的照片都丟失了。幸運的是,后來政府相關部門到家調查,了解情況、核實后,開始每月給劉付強發補貼,孩子們這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原來是戰斗英雄。
據武轉妮老人介紹,也正是國家發放的補貼,緩解了一家人生活的窘迫,一家人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所以,他們一家人都感激黨和政府。
劉付強老人有一個珍藏的袋子,里面放著他的各種證件和國家為他發放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那是國家給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發的。他(劉付強)說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總感謝國家。”武轉妮老人說,劉付強老人記得國家對他的好,很知足,很感激。
談及現在的生活,劉付強老人感嘆國家發展快、變化大。
“過去都是記工分,一天掙兩毛多錢,一條褲子恨不得補個七八回。現在工資高了,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吃喝看病都不愁。國家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劉付強老人說,他為國家的日益強大感到驕傲、自豪。(記者:陶小敏)
責編:翟婷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