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村里的產業結構單一,農產品銷路不暢,村民收入不高,休閑方式不多……
3年后,村民富了,村里美了,村集體經濟收益有了很大提升……
“這些呀,都得感謝我們的‘趙書記’……”蔡莊村村民說起趙學軍,無一不豎起大拇指。不光是蔡莊村的村民,不少市民也聽說過趙學軍的名字。2019年5月,“第一書記代言賣瓜”傳遍網絡。趙學軍通過網絡為吊西瓜代言,幫助瓜農賣瓜,為蔡莊吊西瓜揚了名。
趙學軍是漯河醫專口腔醫學系黨總支副書記、副主任,2017年11月底,趙學軍來到蔡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入戶走訪調研后,趙學軍在心里默默定下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建設好村級班子,帶出一支過硬的村級干部隊伍。
趙學軍通過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及教育引導,使蔡莊村“兩委”干部帶領大家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群眾對村“兩委”的信任度和擁護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與此同時,趙學軍充分利用醫學教育和醫療健康資源,全力做好健康扶貧。他組織漯河醫專及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到村開展健康體檢工作和健康咨詢、健康義診活動,解決了村民就醫“最后一公里”問題。
“這算是利用自身工作優勢,為老百姓謀取點福利。學校黨委也發揮了保障作用,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趙學軍說。
為了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趙學軍先后多次和其他村干部外出調研考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謀思路、做規劃。在與村“兩委”班子商量后,趙學軍利用蔡莊村現有的建設用地、蔬菜大棚和漯河醫專食品營養系的技術資源優勢,并利用扶貧資金和第一書記專項經費362萬元,謀劃了大劉鎮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產業扶貧項目。
各項基建完成并正式投產后,2019年6月,第一批平菇順利生產;同年9月,第一批香菇走向市場。為了保障農產品銷售,趙學軍東奔西走,積極聯系我市大型商超采購負責人入村考察,與之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確保農產品能穩妥走向市場,解決種植戶后顧之憂,為他們下一步發展樹立信心。
企業帶動、基地承載、合作社經營、貧困戶參與,村里有了當家產業,農戶有了致富門路。2019年,大劉鎮172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蔡莊村集體經濟僅食用菌項目這一項每年就能增收2萬元。
“食用菌項目實行公司化運營,解決了附近50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帶動周邊5名貧困戶和3名殘疾人就業。公司為鎮里40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免費提供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和菌棒。”趙學軍告訴記者,2019年,他利用市派第一書記專項資金和村集體土地增設簡易食用菌棚20個,讓更多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
豐收節上,為村里的吊西瓜、葡萄、無花果等產品代言并推廣宣傳;聯系媒體拍攝專題片,為村內30多萬斤小吊瓜尋找銷路,為村民增收10萬多元……兩年多來,趙學軍想盡一切辦法,幫村民把優質農產品推向市場。
“趙書記在網上代言,打響了村里的吊西瓜名氣,幫我們打開了市場。”瓜農蔡江偉感激地說。
村民蔡滿坡的大棚里,無花果樹上掛著許多果子,不少已經發紅、成熟。“以前我一直不敢搞大面積種植,趙書記知道后,幫我找專家、找銷路,打消了我的顧慮。他經常來我的大棚,了解最近的情況。”蔡滿坡說,今年受疫情影響,他家的無花果滯銷,趙學軍幫他找到了銷路,讓他減少了損失。
“群眾的腰包鼓了,精神也要充實起來。”2019年,趙學軍協調資金5萬元,建設了新村室,在村里建起了文化大舞臺,組建了村文藝宣傳隊,購置了音箱、舞蹈服裝等文娛用品,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趙學軍還利用漯河醫?;A醫學部的優勢在村里推廣環保酵素項目,將村內生活垃圾收集后發酵形成有機肥和農作物噴灑溶液,對生活垃圾進行再利用。
由于工作突出,趙學軍先后獲得“扶貧青年榜樣”“十佳市民”“幫帶之星”等榮譽稱號。“實字為先,干字當頭。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帶領蔡莊村廣大黨員群眾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趙學軍滿懷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