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一,近年來,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堅持利用“互聯網+”思維謀劃城市未來建設,統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和智能技術在產業、民生、城市公共管理等領域的推廣與運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無線網絡方面,全市4G基站數量突破2000個,4G網絡接通率達到99.9%,實現了市區、縣城、鄉鎮、行政村4G網絡的連續覆蓋和95%的自然村有效覆蓋。寬帶網絡方面,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光網城市建設,城市區域全部實現了光纖接入,普遍達到20M以上的接入能力,重點區域推行光纖到戶,提供100M接入,農村地區推進光纖進村,普遍達到8M以上接入能力,全市光網寬帶端口達到70萬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方面,已全部完成數字化改造,全市用戶基本實現了數字電視全覆蓋。
——智慧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智慧農業方面,新建成一個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七個農業物聯網試點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可實現對農作物生長情況、土壤溫濕度及農田小氣候等的實時監測。實施了“百家數字企業”創建工程,引導鼓勵企業大膽“觸網”,實現管理信息化、生產數字化、銷售網絡化;實施“互聯網+”行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活動的進一步融合,激發了全民創新創業熱情,培育和壯大了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
——智慧民生應用不斷完善。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漯河市民網成功開通并已接入48個部門的業務,開通了網頁端、APP端和微信端三大服務渠道,可以為市民提供480余項服務,其中30余項可以通過市民網實現在線辦理,市民可以在線查詢及咨詢各類政務及公共信息,享受智能出行、社區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學習、旅游資訊、公安在線等多項便民服務。智慧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初見成效,全市6家二級甲等醫院全部上線。積極謀劃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重點建設綜合服務信息亭、社區服務平臺、“三農”服務平臺等,建成覆蓋全市、標準統一、多領域應用的“市民一卡通”,實現“一卡多用、全省通用”。
——智慧公共管理成效顯著。建成了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及應用支撐平臺,實現了與省政府電子政務網的對接,接入部門達160多家,初步實現了政府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涵蓋交通信號燈系統、電子警察系統、交通誘導系統和路口監控系統的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基本實現了城市道路的100%監控覆蓋,城鄉主要街道、路口等公共領域的90%以上監控覆蓋,具有高清成像、車牌識別、車輛跟蹤、交通違法辨識、交通參數采集、卡口監測、人臉取證抓拍等功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部門得到廣泛應用,如人社部門的“金保”工程實現了參保職工數字化管理,藥監部門實現了全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基本藥物監管的網上直報和電子監管,畜牧、商務部門建立了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等。
責任編輯:翟柯